“這將是明秀周刊的基本盤。”蔡致良點點頭,道:“只要能夠形成類似時代周刊、福克斯這樣的品牌效應,就足以維持明秀周刊屹立不倒了。”
陳強嘆道;“還得等到年底,著急啊。”
蔡致良勸道:“剛開始也不用太著急,就像李桂龍去年出版的龍騰周刊,起初也沒有什么銷量,你看現在,雖然還遠遠比不上龍虎豹,卻也能夠維持每期五六萬冊的銷量。”
“這話可不要在李桂龍面前提起。”陳強笑道,“誰要是將龍騰雜志跟龍虎豹聯系在一起,他保準跟你急,哈哈……”
“哈哈哈……誰讓他取這么個名字,看著也像是龍虎豹的近親。”
收斂笑容,蔡致良突然想起一件事,道:“其時還有一個簡單粗暴的辦法,可以嘗試一下。”
“什么辦法?”陳強自然不會放過。
蔡致良道:“砸幾百萬的廣告費做宣傳,應該會有些效果。人總是選擇自己熟悉的雜志和報紙,持續的廣告轟炸,會影響很多人的第一選擇。”
“幾百萬?”這明顯超出陳強的固有認知,目前所有新創刊的報紙、期刊,幾十萬的廣告費已經是天價,還幾百萬,這在港城報業的歷史上還從未出現過。
“哪里需要那么多?”
“不要總是老眼光,看別人怎么做,那肯定是不行的,廣告就是要敢為天下先。”蔡致良道:“既然銷量不好,就打折出售,持續幾個月,先搶占市場再說,要么就送禮物,比如買兩本明秀經濟周刊,就送一張電影票之類的。”
陳強道:“一張電影票的成本,足以買下五六本明秀周刊了。”
“要不怎么說是簡單粗暴呢,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兩個月的時間內,將市場上同類型的期刊都驅逐出去。”蔡致良笑道:“也不一定非是電影票,也可以是其他的禮物,只要別太寒磣就行。人大都貪小便宜,自然會選擇明秀經濟周刊,只要持續上幾個月,便足以影響很多人的選擇,前提是明秀經濟周刊報道的內容,能夠打動他們。”
“內容方面,盡管放心,如今明秀日報的銷量就是例證。”陳強問道:“要是其他周刊跟風怎么樣?”
“那就是比拼財力了,殺敵三千自損八百而已。”蔡致良道:“不過那些跟風的,一般都會等到明秀周刊銷量暴漲的時候才跟進,那個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之所以跟風,是因為明秀經濟周刊的辦法起效果了,直觀的體現便是銷量暴漲,否則的話,基本不會有人跟風,而只會在一旁看笑話,畢竟砸下去的是真金白銀,還沒有報社這么豪爽過。
陳強一想也是這么回事,而且這報社是蔡致良獨資的,他自己都不心疼,自己似乎也沒有必要省錢,道:“我回去跟老鮑、錦嶺商量一下,會盡快拿出一個可行的辦法。”
“一旦決定了,就不要瞻前顧后,畏首畏尾。”蔡致良最后提醒了一句。
“那是自然。”陳強重重地點點頭,雖然心里有些忐忑難安,但是幾十年的經驗,猶豫不決的教訓還是知道的。
這種宣傳就在于前期的突然性和后期的持續性。突然性是肯定的,畢竟還沒有這種規模的先例,簡單粗暴,好比大力出奇跡一般。后續的持續性是搶占市場的關鍵。
在蔡致良看來,第一次效果會很好,往后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