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金河投資已經報價收購亞洲電視?”
“是啊。我也是剛聽梁博濤提起,新世界竟然也參與了,早先還以為只有麗新集團。”蔡致良還是老一套,道:“近兩年去北美投資電影,發現那邊的媒體正在進一步整合,從電影、電視節目的制作和發行、無線電視和有線電視廣播,再到報紙、雜志、書籍出版,進行集團化經營。有鑒于此,金河投資也準備整合旗下的產業,以建立一個大型傳媒王國,今年也是趕巧了,正好遇到玉朗國際股價的低迷和邱德根先生出售亞洲電視。其實吧,無線是更好的選擇,就是價格太高了,超出公司的預算。”
“這里畢竟是港城,與北美的環境還是大不一樣。”這位鯊膽彤以無線電視臺和邵氏兄弟影業為例,道:“港城的市場有限,集團化經營只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曾經邵爵士也是這般雄心壯志,一邊經營邵氏兄弟影業,一邊壯大無線電視臺,但最終的結果你也看到了,邵氏兄弟被嘉禾與新藝城聯合絞殺,不得不退出影視行業,而隨著亞洲電視臺近八年的迅速發展,無線電視臺也結束了一家獨大的局面。投資還是要慎重啊。”
這話說的貌似很有道理的樣子,讓人不得不慎重思考,但麗新集團不也一邊做著紡織業,發展地產,現在又插手電視臺。邵氏兄弟影業的沒落,恰恰是因為邵爵士老了,內部制度僵化導致的。
“鄭先生的建議,我自然會認真考慮的。”蔡致良笑道:“不過,我倒是有些好奇,鄭先生怎么會參與收購亞洲電視,新世界發展似乎沒有這方面的業務吧?”
“此次也是應麗新集團邀請,我看了麗新集團對于亞洲電視未來的規劃,非常詳實而有見地,才決定入股。”
規劃嗎,誰不會做啊。
蔡致良道:“對于娛樂行業,金河投資的發家之地,有著天然的優勢,對亞洲電視也有長遠的規劃,如果新世界發展集團能夠與金河投資聯合,亞洲電視的未來將會更加輝煌。”
“有信心是好事,可惜我已經答應了老朋友,接下來就看鹿死誰手了。”
“那是自然,狹路相逢勇者勝而已,我懂。”蔡致良笑道:“之前也曾于麗新集團交手,不過如此,如今亞洲電視與玉朗國際,我亦是志在必得。”
雙方也就是接觸一下,相互了解對方的底牌,不會有什么實質性的進展,所以蔡致良寒暄了幾句,便找了個借口離開了。
等蔡致良走后,鄭玉彤詢問身后的中年人,道:“麗新集團跟金河之間有沖突?”
“因配額制的影響,麗新集團曾經試圖阻止金河集團收購東來貿易行,但是鄭一鳴直接說動了大股東,以至于未能成功,如今金河入主東來貿易行已成定局。”
“就這些?”
“剩下的,也就地產方面有重合的業務,目前還沒有直接的沖突。”
“玉朗國際呢,麗新集團是不是也使了點手段?”
“沒有,不過大公子跟新報的錢國忠支持黃玉朗,貸款1億用來贖回抵押在銀行及證券公司的玉朗股票。您是說金河志在玉朗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