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蔡致良與趙碩談論的時候,關于王組賢與蔡氏影業解約的消息,已經通過各種小道消息,傳的沸沸揚揚。
看到2300萬的解約金,大多數媒體不禁想起兩年之前,蔡氏影業以500萬港幣的價格從邵氏兄弟影業簽下王組賢的場景,這才兩年的時間,已經翻了四倍。當初嘲諷的有多厲害,回憶起來就會有多諷刺。
作為當事人的王組賢和蔡氏影業自然成了媒體圍堵的焦點。
最先被媒體堵住的是王組賢,畢竟《倩女幽魂》第二部正在上映,有很多宣傳需要她來完成。而王組賢只是表示,請大家支持《倩女幽魂》,對于解約的事件只字不提,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當事人的態度,讓各大媒體猶如聞到鮮血味道的鯊魚,紛紛涌向位于九龍的蔡氏影業。
下午,趙碩與王組賢會面,達成了雙方都比較滿意的協議,并于傍晚時分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解約分手。
在新聞發布會上,趙碩對于解約的事情,只是一語帶過,尤其是解約金的事情,重點介紹了《倩女幽魂》第三部和《賭神》這兩部有王組賢擔綱女主角的電影,將分別與暑期和圣誕上映。王組賢也感謝了蔡氏影業一直以來的提攜,回憶了兩年的愉快合作,表示此次解約并不影響雙方未來的合作。
而當媒體問及王組賢的去向之際,王組賢表示自己還在考慮之中,可能會以片約的方式與其他公司簽約,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簽約方式。
當晚的媒體頭條,便是王組賢與蔡氏影業解約的事件。
蔡氏影業雖然做了公關,保證此次報道不偏頗,不至于影響公司的聲譽以及正在上映中的《倩女幽魂》第二部,但是依舊還是處于被動的局面。
人們普遍同情弱者,在這起事件中,弱者自然是王組賢,再加上觀眾對聶小倩的喜愛程度,于是各大晚報自然迎合民意,以“王組賢不堪壓榨,憤而解雇蔡氏影業”為主題,仿佛蔡氏影業就應該是那個罪魁禍首。
更有甚者,也不知是否有人授意,有一家叫《金忠娛樂》的報紙,將已經停業的邵氏兄弟影業和TVB也帶進去了。
報道從邵氏的大導演楚源說起,以說明邵氏的吝嗇。楚源是最適合拍攝古龍作品的大導演,曾經一年拍攝是部影片,部部票房過百萬,因此號稱楚千萬,卻只能住在窩棚里,因為邵氏兄弟影業每月發工資,而不是片酬。
由此引出王組賢的經紀合約,畢竟當初是方怡華女士以25萬的價格買斷了合約,后來由蔡氏影業買了下來。對于邵氏兄弟影業,當初的投資自然是賺了20倍的利潤,而王組賢的處境并沒有改變,依舊是那份苛刻的合約。
報道如同傳奇故事一般,精彩紛呈,最后自然是王組賢憤而解約。
而在這些報道中,寰亞影業也開始被頻繁地提及,與王組賢的名字聯系在一起,有望簽約王組賢。前面的一大堆報道,反過來也是從側面說明了寰亞影業的慷慨以及求賢若渴的態度,怎么不叫天下英雄心馳神往。
等到第二天,形勢就很明顯了,寰亞影業成為最大的贏家,一下子出現在所有港人的視線中,初出茅廬便能夠一鳴驚人。
而蔡氏影業成為背景板,成為寰亞影業初出江湖的墊腳石,簡直是豈有此理。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隨著王組賢和蔡氏影業頻繁被提及,不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對于兩者合作的,還在上映中的《倩女幽魂》第二部自然是一個極好的宣傳。
小公司可以大公司為墊腳石,但是大公司想要對付小公司,猶如大炮打蚊子,如果不能一擊致命,吃虧的總是自己,畢竟商場如戰場,殺敵三千自損八百,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
不過,也不能就這么放過寰亞影業,只是后者剛剛成立,還沒有開始業務,卻只能從麗新集團和亞洲電視想想辦法了。畢竟離開了后兩者的雄厚實力,寰亞影業自然也只有任人宰割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