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叫了好幾聲,你都沒有聽到……”劉炳振喘著粗氣,道:“前天打電話時,我都說了在倫敦城。”
“我又不了解這邊的情況,哪里知道你說的倫敦,是這個地方的倫敦金融城。”蔡致良等劉炳振喘勻了氣,道:“現在沒事吧,去喝一杯。”
“好啊,你們跟我來。”劉炳振對這里很熟悉,三轉兩拐之下,進入一家酒吧。
“嗨,劉……”估計是經常過來,人緣也不錯,很多人一見到劉炳振,便舉杯打招呼。
“這兒的啤酒不錯。”劉炳振為每人叫了一品脫啤酒,就是那種大長杯,道:“嘗嘗……”
蔡致良飲了一口,倒是有些麥芽香氣,道:“你最近在倫敦做什么呢?”
“搞研究唄。”劉炳振大口喝著啤酒,笑道:“我最近參與了倫敦城這邊的一個基金會主導的大項目,將決定未來英國三十年之命運的課題,壓力很大呀。”
蔡致良自然很是不屑,道:“這還需要研究嗎,能決定英國命運的,除了美國,就是蘇聯,是個人都知曉。”
倒是朱國信問了一句,道:“脫歐嗎?”
“沒錯。”劉炳振像是喝酒上癮了,幾句話的功夫,已經喝完了一大杯,道:“為了探本溯源,真正弄明白到底是脫歐好,還是留歐有利,金融城這邊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匯集知名學者與專家教授,成立了一個研究會,籌資100萬英鎊,專門來研究這個問題。”
“要我說,英國當初就應該戴高樂的話,不要加入歐洲共同體,也就不會有這么多麻煩了。”蔡致良道:“真是印證了那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哪。”
英國是一個島國,長期執行光榮孤立的政策,逐漸變成一個歐洲攪屎棍的角色。
18世紀中期,英國逐漸掌握了海洋霸權。這個時期,對英國威脅最大的就是拿破侖的法國,于是先后組織和領導七次反法同盟,團結了北極熊俄國和普魯士,一起干翻了拿破侖。此后沒多久,沙俄開始向歐洲擴張,在巴黎閱兵,英國反過來又跟法國結盟,把沙俄揍了一頓,這下俄國老實了。
等到1871年,德國宣告統一,成為歐洲新崛起的一極。英國又和那兩個世仇法俄結盟,組成協約國,和德國大打出手,最終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一戰”后大家開會分地盤的時候,英國又看法國不順眼了,對德國搞綏靖政策,千方百計阻止對德國的進一步削弱,希望德國能爭氣點,起來去搞法國。結果第二次大戰爆發后,又慫恿戰爭狂人希特勒去打蘇聯,結果就都知道了,英國在二戰之后失去了殖民地,再也不是英帝國了。
戰后歐洲決定撇開英國這個攪屎棍,在1951年,法、德、意、荷、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組建了歐洲煤炭共同體,到1967年,歐共體正式成立。歐共體內部在各個領域加強了合作,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50年代,法、德、意三國的GDP增長達到了5%,到了60年代,依舊保持在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