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呢?”總不能就這么沒有下文了吧。
“星島集團近兩年的并不好過,當初將《星洲日報》出售給玉朗國際,本就是因為銷量不佳,而成本又不斷上漲,現在不過是漫天要價而已,只要堅持談下去,還是有轉機的。”
陳強不以為意,道:“更何況,星島集團自從報業方面的利潤下滑之后,逐漸將集團重心轉移到房地產方面,據說收益頗豐,我估計星島集團會加大在房地產上面的投資。”
“一時投機而已,說不得星島集團也要步玉朗國際的后塵了,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眼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蔡致良拽著文,感嘆了一句,道:“這樣也好,有利于明秀報社的收購。房地產是賺錢不假,但是星島集團嘛,沒有金剛鉆,卻偏要攔瓷器活,估計未來也夠嗆。”
“如今房地產市場大漲,怎么會沒得賺。明秀日報的調查數據,我也看過不少,未來的趨勢,即便是不能同日本一般,也會以每年15%的速率上漲。”
不得不說,陳強也是很動心的,比經營報社簡直不要太容易。今年之前,明秀報社就投資過物業,被蔡致良剝離了出去,并入利達行,每年只享受收益分紅。
“如果僅是投資一兩間商鋪,求個安穩,倒也無妨。”蔡致良道:“可是以星島集團的規模與財力,人心總是貪婪的,甘心這么點收益嗎?必然是上億規模的投資,一旦涉及房地產開發、銷售,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你也不要光想著收益,算算每年破產的房地產公司,也不少吧。可以使人調查一番,說不定也會有另一番結論。”
“可能吧。”陳強心不在焉,隨即道:“還是說星洲日報,你跟康泰集團那邊不是有親嗎,雖然不是馬來頂尖的財團,畢竟也算是地頭蛇,對于明秀日報進入馬來也是有幫助的。”
“我那個四叔爺呀……”蔡致良瞥了陳強一眼,如果說陳強要找康泰集團,其實由鮑國威中間介紹即可,畢竟其在康泰投資待過半年多的時間,何必舍近求遠,即便是鮑國威抹不開面子,找個中間人也是不難的。
“這事也不好讓阿鮑去談。”陳強苦笑道:“前些天,我拜會了康泰投資,他們只是對入股明秀報社感興趣。我認為,這是還是得直接找蔡董事長比較合適,省的小鬼難纏。”
“可以。”陳強沒有提龐松,蔡致良也沒有問,只是點點頭,道:“你先跟星島集團談,等星洲日報的事情有了結果,屆時我自會走一趟馬來,正式拜會康泰集團,同我那位四叔爺談一談合作的事情。”
蔡致良也不能矯情,困守在這么一座城市,肯定是不行的,必須開拓擁有數億人口的南洋市場,而康泰集團的蔡康,禮法上還是同高祖,未出五服的叔祖父,應該是明秀報社,乃至金河投資在馬來比較可靠的盟友。
不過說起馬來,蔡致良又想起去年柳正陽的化工項目,就是位于馬來的一座鉀肥廠,將近一年過去了,也該開車試運行了,關鍵是,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第二個項目落地,也就是說,去年新成立的工程公司,很有可能停業。
“好的。”陳強道:“如果能有康泰集團的協助,對于報社在馬來打開局面,還是很有利的。”
說完了同康泰集團合作的事情,陳強很快便告辭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