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蔡致良再次見到楊秉政。
楊秉政帶來了比當日在影院提及的,更為詳細的關于度假區的方案,仔仔細細地為蔡致良解釋了一遍。
同蔡致良一起去的,還有鄭一鳴、歐陽超、邱浩榮等人,聽取了楊秉政的報告。鄭一鳴就不多介紹了,是蔡致良最信任的左膀右臂,需要聽取他的建議。而歐陽超曾經跟著葉志明做事,邱浩榮是方家的人,都曾有過度假區項目的經驗。
歐陽超和邱浩榮覺得楊秉政的方案可行,而鄭一鳴也建議試試,蔡致良思索很久,最終簽了字。
位于長洲島的度假區,土地依舊屬于金河投資,由美麗華酒店負責運營,金河投資以資金入股,占據35%的股份。
至于剩下的,就由楊秉政去說服董事會,尤其是董事會的主席何添。
進入7月份,蔡致良開始變得忙碌起來,除了處理金河投資以及旗下各公司的業務,就是穿梭于各種會議、宴會之間,拓展自己的人脈關系。或許到了目前這個階段,交際反而開始變得重要起來。
先是美麗華酒店的董事會,蔡致良到場了,不過可惜的是,經過幾個小時的唇槍舌劍,楊秉政的度假區方案依舊沒能有個確定的結果,還有的是時間扯皮。
蔡致良雖然幫襯了幾句,確也沒有到扳回局面的地步,只能拖一拖了。真驗證了那句,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很骨感。
今年以來,美麗華酒店的效益越發不佳,資產增值主要來自于房產的升值,而不是經營利潤。相較于去年,經營利潤是下滑的,照這半年3500萬的利潤,今年全年的利潤能否達到1億,都是個問題,對于一個市值七八十億的大公司實在難言成功。
但是,即便是如此,依舊沒有另辟財源的決心和勇氣,只是一味地保守經營,護住基本盤即可。
“先開始準備,如果真如你所說的,他們很快就會看到其中的利潤,轉而支持你的。”蔡致良勸慰了一句,雖然楊秉政在董事會堅持認為,度假區的利潤可期,而董事會的其他董事卻覺得還有待觀察。
十年前市場便是如此,隨著本港經濟二十年的高速發展,旅游業也迎來快速發展的春天,港人也有充裕的積蓄消費,而房地產價格的高漲不斷推高旅游渡假區的收益,于是投資商一窩蜂地進入這個行業,但是隨著房地產行業泡沫的破裂,中英談判破裂之后人為的經濟危機,股災、樓災之后,旅游市場一片蕭條,投資商紛紛以不及當初投資數額一成的價格賠本出售度假區項目,退出這個行業。這也是當時蔡致良收購方家度假區的背景,正處于旅游業最低谷的時候。
“我已經做好了準備。”不復去年投資大陸時的猶豫,楊秉政此次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