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產?”許如琛卻是愣了一下,道:“現在才剛開始土建,距離投產還早的很,沒有三兩年的功夫,估計設備都安裝不完。”
“那你多留意。”蔡致良提醒道:“我上次見龔景淵,還是兩年前在澳門,那時股災都還沒有發生。龔景淵意氣風發,準備投資30億,年產30萬噸的乙烯項目。兩年過去,如次大規模的投資項目,竟然才開始動工,總是有些說法的。”
站在如今珠市特區政府的角度,如此大規模項目落地,能帶動多少相關產業的發展,多少GDP的增長,這么大的政績再如何重視也不為過,土地規劃,審批必然能快則快,而兩年的勘察設計期也太久了一些。
而就算是龔景淵,一旦項目開始啟動,便是過億的資金投入,拖的越久,每天的利息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您的意思是這個項目原先的融資出了問題?”許如琛自問自答,道:“說不定同股災也有些關聯,原先預定的資金遲遲沒能到位。”
“還有公司的權責問題,說不定已經亂成一鍋粥了,你多注意便是。”再多的,蔡致良也不了解,只能等許如琛調查之后的結果。
許如琛道:“我會調查清楚,據我所知,他也找了中銀國際,過些天,等中銀大廈封頂,可以同他們交流一下,或許可以共享彼此的信息。”
“蔡先生……”楊樂插了一嘴,道:“剛才說起一霍家,我剛想起一件事,過兩天在羊城白天鵝賓館有一場酒會,是霍先生發起的,也向金河投資發了請柬。”
“有說什么事沒有?”又不是他家的大公子,總不會平白無故的舉行酒會,金河投資也沒有同霍興業堂有什么交跡。
蔡致良接著問道:“是以商會的名義嗎?”
雖然已經御任了香港商會會長,依然保留了名譽主席的職位。
“不是。”楊樂搖頭道:“是以亞運會籌備委員會的名義,明面上是為明年的亞運會籌款助力。不過私下里,還是為了如今的經濟形勢,通貨膨脹依舊沒能遏制,大家對大陸的發展前景有些顧慮,霍先生此舉必然是有些說法的。”
前段時間,以香港商會的名義,為亞運會建設一座比賽場館,金河投資也有捐贈。
“協商一下時間,還是過去一趟,也通知一下葛瑞德。”蔡致良也需要了解一些內地的動態。
“好的,我等下通知瑪麗。”
瑪麗是葛瑞德的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