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瑞德的動作很快,當蔡致良于第二天早上趕到東來貿易行辦事處的時候,已經騰出了幾間辦公室,交由盧襄來安排。
“蔡先生,這是接下來三天的行程安排,您過目一下。”葛瑞德遞給蔡致良一份行程安排表。
蔡致良掃了一眼,也就是幾個工廠的名字、位置以及考察時間,竟然還有大眾的名字,疑問道:“怎么還有大眾汽車,東來也投資了?”
上海大眾石油上汽集團和大眾集團合資的汽車公司,生產的汽車已經于1987年開始陸續下線,目前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汽車都是出自這個工廠。
“這么賺錢的項目,怎么可能輪到東來貿易行投資?”葛瑞德擺擺手,道:“東來貿易行旗下的那兩家汽車銷售公司,計劃同大眾公司合作,在港城銷售大眾汽車,還有一些零配件貿易,也順便考察一下這邊的生產規模,配套廠商,對以后在深城投資建汽車廠做些準備。”
“也好。”蔡致良點點頭,問道:“大眾汽車在港城好賣嗎?”
蔡致良記得,好像港城流行的是日系車與豪車,對大眾是不怎么感冒的。
“不太好,要不然也輪不到我們。”葛瑞德苦笑道:“不過,也聊勝于無,畢竟價格將會便宜太多。”
蔡致良看著這份名單,確實有些多了,遂拿了一支筆開始標注,在紡織,制鞋,家具,機械行業各選了兩家工廠,再有就是上海大眾汽車廠。
就在蔡致良同葛瑞德討論考察名單和時間的時候,盧襄敲門走了進來。
“蔡先生,希爾總裁,剛才瑪麗過來說,進出口公司的張博祥和沈越來了。”
這話主要是對葛瑞德講的,蔡致良又不認識浦江進出口公司的人。
葛瑞德解釋道:“張博祥是浦江進出口公司的董事長,有過幾次合作,而沈越是華光洗衣機廠的廠長。前兩天,他們兩個來這里,同我談及引進三條洗衣機生產線,希望東來貿易行能夠幫忙解決一部分外匯。”
“近幾年,各種電器的生產線已經引進了數百上千條,這個洗衣機廠也是國營廠吧,怎么還需要東來貿易行幫忙?”這些也都是蔡致良聽葛瑞德匯報的,自八十年代初,包括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的生產線,已經引進了不少,而沈越這個洗衣機的廠長,既然同進出口公司的董事長交好,想來也能拿到指標的。
“大概在八六年的時候,華光洗衣機廠就引進了日本的一條洗衣機生產線,現在準備擴大生產規模,但是這兩年經濟疲軟,據我調查,華光洗衣機廠的產品積壓很嚴重,現有的一條生產線足以滿足需求,并不需要引進新的生產線。”葛瑞德道:“我覺得他經營思路有問題,而且洗衣機質量一般,沒有什么競爭力,不覺得華光洗衣機廠能有什么前途。只是張博祥的面子,也不好駁回,他們兩個是老三屆的同學。”
“那你覺得沈越這個人怎么樣?”蔡致良問了一句,現在的工廠,能否有前途,全看領頭人的個人魅力。
葛瑞德不明所以,問道:“您指哪方面?”
“他懂不懂技術,管理水平怎么樣,既然產品積壓,擴大再生產總要有個理由吧?”蔡致良道:“憑借東來貿易行創造的外匯,沒有誰的面子是不能駁的,將你的顧慮說給那個張博祥就是了。”
“我對沈越不太了解,就之前匆匆見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