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的時候,蔡勛與賀寶珍都在,他們打算明天陪著蔡明潮一起去。
“爺爺,這次去紐約,還是要待很長一段時間的,等我們在紐約那邊安頓下來,您再過去也不遲。”蔡致良自然是要勸一勸的,畢竟都是七十多歲的人了,不應該如此折騰。
“而且那邊還是寒冬,氣溫處于零下,有時零下十幾度,冷得很。”
香港就沒有零下的溫度,現在早已經20度,同凱斯勒康復中心完全是兩個世界。
蔡勛很堅持,道:“我跟你奶奶在家也是閑著,正好過去照看一下,你媽媽也能輕松一些。”
“是啊,阿良,你一天忙的腳不沾地的,哪里有時間在跟前陪著,還是我跟你爺爺過去比較合適,也放心一些。”賀寶珍接口道:“外面的那些護士,哪兒有自家人陪著放心。”
這一下子堵住了蔡致良的言語,畢竟此次去美國,張宇欣又已經調研了兩個多月,所選擇的康復醫院,自然有更專業的高護,哪里需要蔡勛和賀寶珍費心。
“今年剛開張,我也沒什么事,本就打算歇息一陣子的。”蔡致良道:“去年是比較忙,正遇上日本股市風云變幻。我在東京還遇到龐松,當時勸了幾句,也不知道后來他聽進去沒有。”
“有些損失,大體上還好,你四叔爺還說要感謝你的。”蔡勛回憶道:“還是年前的時候,一天見不到你的面,都忘了給你講了,問你有什么需要幫忙的,盡管開口。”
“還真有事需要四叔爺幫忙,等五六月份吧,我可能要去馬來一趟。”蔡致良道:“您也知道,馬來對華人資本很不友好,諸多限制。”
“我聽你四叔爺提起過,近些年雖然有所調整,卻并不能改變華資的困境,要不然也不會來港,到大陸去投資的。”蔡勛也了解一些,問道:“你去年搞風搞雨,又盯上馬來了?”
“還早。”蔡致良笑道:“明秀報社正在向南洋拓展,去年收購了星島集團在南洋的星洲日報,東來貿易行、亨達工程在那邊也有業務,還有恒隆銀行,也計劃在馬來開設分行,不會讓四叔爺為難的,就是協調一下官方,還有其他財團。”
“那應該沒問題,你四叔爺數十年的經營,人脈關系還是有的。”這也是合則兩利的事情,蔡勛自然支持,只是疑問道:“星島集團都開始出售報行了嗎?”
蔡致良道:“前幾年,星洲日報因為報道茅草行動而被停刊,現如今雖然在巫統的嚴格監督下復刊,三成的職員被禁言,否則就是牢獄之災,以至于銷量大不如從前,現在馬來所有的媒體都收到政府的控制,生存艱難。”
“你別打岔,現在是說你爸,怎么又扯起馬來投資的事情?”賀寶珍很不滿。
“這次康復醫院中,張醫生調查了許久,同我爸一般情況的,近十年以來已經13人恢復意識,幾率還是很高的。”蔡致良道:“這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您也不必急在這一時。過個一兩個月,等天氣暖和了,您和爺爺再接替我也不遲的。”
既然勸不住,那就往后拖,拖過這一段時間就好了。
“真能好起來嗎?”賀寶珍嘆了口氣,已經四年多了,病床上的兒子越發的瘦了,卻依舊沒有什么起色。
“奶奶,會好起來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諸般勸慰最后都化作乏善可陳的嘆息。
沒過多久,趙洪德與趙寶茜父女也過來了,帶來一些路上能用得著的東西,并沒有久留。
第二天,蔡致良包機,帶著蔡明潮,同趙寶秀一起前往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