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肯米勒可不是普通人,被業內認識所認可的身份,便是自前年開始,就任量子基金的總經理,而在華爾街,量子基金是誰也不能忽視的所在。
與其說蔡致良對這份請柬感興趣,還不如說蔡致良對其背后的量子基金,或者說是那位傳奇的金融大亨感興趣,就是不知道此行是否有機會見到索羅斯,以便于在未來十年的風云變換中,撿到最大的便宜。
至于蔡致良為什么會接到這個請柬,那便是自金河投資成立以來,便在全球的金融市場上攪風攪雨,有著華爾街金融家們所共有的良好品質。而發出請柬的緣由,還得從另外一件發生在上個月全球性的金融事件說起,引發了全球各大金融公司的覬覦。
10月,英國政府正式決定加入西歐國家創立的新貨幣體系——歐洲匯率體系(簡稱ERM),將英鎊與法國的法郎、德國的馬克等貨幣綁定。
歐洲匯率機制于1979年由當時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設立,旨在保持歐洲各貨幣彼此之間相對穩定。相對狹窄的固定交易區間限定了歐洲11種貨幣的匯率波動區間。但只有在各國協調經濟政策的情況下,這個體系才會奏效。比方說,假如一國通脹率高于另一國,該體系就會受制于巨大的壓力。利差也會給該體系造成壓力。
其實,在上月英國加入歐洲匯率體系之前,英鎊與德國馬克的匯率已穩定在1英鎊兌換2.95馬克的匯率水平。
但是,如今的歐洲各國的情形就是,德國的經濟發展如日中天,經濟實力不斷增長。相比之下英國國力卻日漸衰落,是難以支撐英鎊對馬克的固定利率。換句話來講,以維持如此高的匯率作為條件加入歐洲匯率體系,對英國來說,其代價是極其高昂的。
一方面,這將導致英國對德國的依賴,不能為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而大膽行事,如何提高或降低利率、為保護本國經濟利益而促使本國貨幣貶值等;另一方面,英國中央銀行是否有足夠的能力維持其高匯率也值得懷疑。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英國政府能否在未來數年之內,一定程度上解決國內的經濟發展問題,將成為歐洲匯率機制能否穩定的關鍵。
其實,自歐洲匯率機制建立以來,華爾街就有一種共識,歐洲匯率體系由于各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各自的國家利益而很難保持協調一致,一旦構成歐洲匯率體系的一些“鏈條”出現松動,就給了他人以乘虛而入的機會。
只是一直以來,這種機會隨著歐洲經濟的高速發展,一直被掩藏了起來,良機始終未能出現,而今隨著英鎊加入這個機制,導致歐洲匯率機制越來越復雜,而另一方面,歐洲各國之間的發展也越來越不平衡,這令華爾街很心動。
機遇也往往伴隨著風險,他們未來的敵人很有可能是一個金融強國的中央銀行。作為世界上最為古老的中央銀行,即便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令英國從世界霸主的神壇跌落下來,但英格蘭銀行依然是世界上資產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憑借著雄厚的資金實力,自從1694年成立以來,英格蘭銀行守衛著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從未遇到敵手。
這個所謂的論壇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給蔡致良送來了一份請柬。雖然并不能完全確認危機必然爆發,以及伴之而來的機遇,卻也不妨礙這些金融界的吸血鬼們找個舒服的地方坐下來,喝點紅酒,交流一下彼此的建議,萬一弄假成真,也能夠迅速形成逼宮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