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據我調查,新加坡同香港一樣,是一個港口城市,制造成本遠高于臺灣同行。”廖成凱認為新竹工業園是最優選擇。
“沒有你說的那么夸張。”顧遠德道:“新加坡政府承諾提供減稅優惠,廉價的土地,完整的技術設施……”
“你說的這些優惠政策,臺灣同樣也有……”
兩個人的爭論仍在持續,蔡致良卻還在想剛才廖成凱不經意提及的話語,香港怎么能同新加坡一樣呢?亞洲四小龍中,韓國的半導體產業最強,臺灣次之,新加坡就弱許多,而香港干脆就沒有任何布局,從這一方面來講,似乎也是可以解釋香港迅速從巔峰滑落的原因,或者說是沒有遠見,或者說是隨著內地的開發開放,可以躺著賺錢的機會實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完美的錯過了電子工業長遠布局,所能夠帶來的發展紅利。
“通過貸款融資以及投資的方式,半導體發展基金,星展銀行以及淡馬錫可以為力微電子集團解決一半的資金,甚至更多,只要將這座8英寸的晶圓廠建在新加坡。”顧遠德拋出了最后的大殺器,一半的投資就是5億美元,這是蔡致良無法拒絕的,也是臺灣和日本無法比擬的優勢。
畢竟半導體產業的投資自1989年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之后,伴隨著行業的低潮,各大公司與各國政府投資的意愿都不高
廖成凱沒有在言語,等著蔡致良做決定,此時此刻,在絕對的優勢面前,任何的言語都顯得蒼白。
“你再探一探他們的底線,然后做一份投資計劃。”做出最符合己方利益的決定,這對蔡致良來說并不困難。
“這是初步方案,還有商談的余地。我計劃年前再去一趟新加坡,此事不宜早,卻也不宜過晚,我計劃在4月份之前,雙方能夠達成一致。”顧遠德也是有顧慮的,新加坡開出的條件很優惠,卻并不僅僅只有力微電子集團一家選擇。
“你跟老廖商量就行。”蔡致良隨即對廖成凱道:“老廖,你也做一份臺灣的投資計劃,跟工研院講一講新方的政策。”
“我明白。”4M存儲芯片量產之后,力微電子集團自然也有資格同工研院,進而同政府談談條件,畢竟如今整個臺灣的半導體產值不到3億美元,由臺積電,聯電與力微電子三分天下。
如此相較之下,新加坡的半導體產值就更小了,按照蔡致良的估計,兩座4英寸的晶圓廠,大概率還不到1億美元。而這是將近十億美元的投資,雖然顧遠德信心十足的樣子,但是新加坡政府是否有這個魄力,也是很難講的,畢竟去年韓國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總投資也不過10億美元,所以力微電子集團也需要退路,一旦新加坡未能談成,新竹工業園建廠就成為一種必然。
等顧遠德與廖成凱等人走后,蔡致良心想,是時候啟動力微電子集團的上市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