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忘不了每次沉浸書海的樂趣。
他忘不了學問被人認可的喜悅。
他忘不了高中新科狀元的驕傲。
但是.....
“生我養我的宗門危機在即,我又如何能如此自私?”
“自我重生后,離開桃花源以來,劉長老,刑長老,諸多長老無一不是老懷大慰,還不是因為我重拾武道?”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我仍舊喜愛詩詞文藝,但逆天觀一日不擺脫危機,我便一日不提筆。”
“天地共證!”
裴尋真每說出一句話,心中的意念就堅定一分,握筆的手就愈發穩固。但說到最后,他卻緩緩將筆放下了,沒有將其折斷,而是鄭重其事地放在了桌案上,一切出乎本心,再無勉強和壓抑。
而就在裴尋真放下手中筆的剎那,一道蒼老的淡漠聲音卻突然在他心中響起,仿佛從無窮遠處悠悠傳來。
“圣人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而致知在格物。”
當這聲音響起的剎那,裴尋真的所有精神都被吞沒了。
腦海中的一片迷霧被驅散。
一抹記憶乍現!
“歷代新科狀元,國子監皆不吝傳法。但大儒之道并非死讀書可得,讀書雖為根本,然而想要修成浩然正氣,卻需以格物為先。我看過你的文章,你很喜歡讀書,但卻少了一份格物的心思。”
“你并非朝廷中人,而是方外宗派武者,天資根骨上佳,但顯然已經荒廢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修煉,你的長輩一定對此很失望。你沒發現這點,或者發現了仍一意孤行,此皆在于你不懂格物。”
“道理不止于天地,更在乎人心。你不去探究,自然不通人情世故,而搞不懂他人的心思,你又如何明白自己的本心?如何修身?如何齊家?所以哪怕讀再多書,你也是練不出浩然正氣的。”
“我今日依舊傳法與你,但能否修出浩然正氣,只看你自身悟性,等你什么時候真正懂得了格物,什么時候明白了自己的本心,一切自然會水到渠成,但在那之前,你不會記起今天的事情。”
轟隆!
裴尋真陡然睜開雙目,神色恍惚,而在他的頭頂,一道常人不可見的浩然正氣自天靈蓋中噴薄而出!
重生以前,裴尋真熱衷于讀書,格物雖勤于對天地道理的探究,卻疏于人情世故,這才沒能看出李京翰的真面目,也沒能發現長老們的失望,而直到現在,裴尋真才算是真正補足了這一點。
格物!天地道理,人心道理,皆需探究。
致知!胸藏萬卷,腹有文華,則近道矣。
誠意!真心至誠,炯然如日,金石為開。
正心!明悟本心,洗盡鉛華,浩氣自生。
裴尋真的腦海之中,那蒼老聲音再次響起,這次卻是悠遠中帶著一絲笑意,仿佛在為后輩有成而高興。
“善!”
浩然正氣充盈在整個房間之中,這是裴尋真重生前的積累,如今點開關竅,厚積薄發,直接生出了浩然正氣,而浩氣一生,儒道根基便立,若是對比武道境界的話,就等于是筑基境的宗師!
這一剎,裴尋真福至心靈一般,直接運轉餐霞食氣法,將周身所有浩然正氣全部納入了體內,浩氣入體,如洪水決堤,眨眼間便洗滌全身,不過片刻,筑基巔峰的洗髓大門,已然向他敞開!
.......................
以指帶筆,裴尋真一個筆走龍蛇的“正”字,轟然點破了安月瑤的的光明頂拳意,兩人身形一觸即分。
“安長老你悟性高絕,以宗師之境將搬山印修至大圓滿不說,甚至還繼往開來,推陳出新,創出了獨屬于自己的搬山第六印。裴某不才,一身所長唯有胸中這股浩然正氣,便作正氣歌一首!”
裴尋真一邊和安月瑤拉開距離,一邊朗聲道:
“天地.....有正氣!”
言罷,裴尋真再度抬手虛劃,全神貫注的同時,一道無形的拳意登時從他的天靈蓋中狂涌而出,化作一道華光沒入茫茫天際中,看不到盡頭,籠罩方丈天地,凡華光所照處,唯有浩然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