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榛與宿元景一道見了燕青,得知了梁山欲招安之事,正合他們倆政見,然后便接下招安一事,燕青便也先且離去,要去高俅那邊營救蕭讓、樂和。
宿元景與趙榛兩人商議許久,便定下了計議,由宿元景去提出招安之議,然后便去上朝。
見著一切順利,俞慎便也不再觀察,那朝廷之上俞慎要觀察也非常不易,便等著趙榛帶來好消息。
那一邊,燕青兩人也頗為輕松的救走了蕭讓、樂和兩人,一道離了汴梁回梁山去。
果不其然,待得下午時分,趙榛便興高采烈的來拜訪俞慎,一進到俞慎屋子里,便喜笑顏開的道:
“先生,成了,這次招安由宿太尉親自去,回來后由我代表宴請梁山之人。”
聽到這個確切的消息,俞慎笑道:
“甚好,梁山那邊我亦有安排,宿太尉此去甚穩。”
趙榛聽了喜出望外,道:
“多謝先生指點,此事能成多虧了先生。”
俞慎笑道:
“事情還沒成呢,你也不可太得意,派你去代表宴請梁山之人都算是破例了,你的大兄還有其他兄弟恐怕會盯上你,之后你行事要更加低調,最好少出門,或者找個道觀去閉門學道。”
趙榛聽了這話,收起了笑容,拱手道:
“多謝先生提點,我省的。”
說罷,兩人又密議許久,趙榛方才離去。
事情到了這一步,便已然進入了節奏,后續之事便待招安。
定了招安之后,沒幾日便準備妥當,宿元景便攜趙佶御筆親書,以及各種御賜,往梁山去招安。
不過幾日后,便傳來了梁山受了招安,一百單八將抵達汴梁的消息。
梁山一伙到達汴梁之后,大軍留在了汴梁之外,一百單八將帶三五百兵士入了汴梁,趙佶見著梁山一伙頗為雄壯,便在宣德樓宴請梁山一眾,并且由信王趙榛代表。
俞慎自然是一路暗中看著梁山入城,梁山一伙立著“順天”、“護國”二旗,耀武揚威,也見著了意氣風發的孝義黑三郎宋江,以及那齊全的梁山好漢,包括了穿著鶴氅的自家師兄公孫勝。
當夜宴席,信王趙榛有意結交之下,梁山一百單八將皆是大喜,不過宴會的最高潮還是趙佶親自到場,也讓梁山一眾感受到了皇家“天恩”。
是夜,算是個皆大歡喜,雖然趙佶聽從官員勸諫,并沒有冊封梁山一伙官職,但是也算是非常給面子了,讓梁山諸人皆是滿意。
次日,趙佶在童貫的煽風點火下,差人去要讓梁山一伙各自分開,差點便出了事情,好在宿元景和趙榛及時勸諫,最終讓梁山一伙領本部往宋遼邊境,與風燭殘年的遼國作戰。
天子親書詔敕,賜宋江為破遼都先鋒,盧俊義為副先鋒,其余諸將,待建功之后,加官受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