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一般,龍府山大仙師緩停了腳步,帶著些許怒意,丟下了一句不甚體面的話后,便再無停留。
“還是太過貪權了,這樣哪里還能更上一層?”
龍刀關在龍府山大仙師的身影完全消失后,方才回頭細看。嘴中自言自語一句無法更上一層樓,既像是給自己說,也像是給龍府山大仙師的未來點評。
“死傷過半,怕是這喜悅,轉瞬即逝。”
沒有再多話,龍刀關回轉過頭來,繼續看著水鏡中的場景。他看著那一位位喜笑顏開的潘達,面上的冷酷,突然掛上了些許悲憫。
仙魔大戰再勝,得勝之師回歸,新春將至,無論哪一點,都該喜慶開懷。可那一位位壯烈犧牲的將士們,還未能入土為安。
這種喜悅之下暗藏的悲痛,怕很快就要爆發,讓潘達仙島受到戰后的負面影響,打擊全民的士氣。
戰后僅僅安埋骨灰,并不能真的讓英魂有歸處。若要讓魂歸有安,潘達們能夠瞻仰和悼念英烈,確實還是需要有英魂碑。
此前數百年就有過討論,一直未有確立矗立英魂碑的所在地。這一次,一定要讓英勇犧牲的將士,有一個真正的魂歸之所。
龍刀關默然的想著,心中那種為將士們所做的犧牲正名的渴望,油然而生。
潘達仙島歷來講究風水,四象八卦的布局之中,以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為最優。
英魂碑若是設立,就需要尋找到一個可以承載千萬年,無數英烈的安魂之所。這種風水寶地,最好是選擇在龍府山,也就是整個潘達仙島的龍脈中心。
可龍府山大仙師哪里會肯?改移風水格局的事情,動輒破運。
原本就極其在意身份地位的龍府山大仙師,必定會阻攔。這若要爭起來,怕是又有一場內爭要論。
不管如何,龍刀關都是決定了的。
設若龍府山大仙師拒絕,那么說不得他還得聯合一下別的仙師,重選一位坐鎮龍脈的大仙師了。
這種人選,過往還很難有。
如今青牛大仙師和仙鶴大仙師領軍作戰,勝戰而回。他們的威望聲譽,必然更勝從前。有著民眾的支持,又有英烈祭祀的民族大義。
若龍府山大仙師還不懂變通,那么數千年的龍脈之位,也是該換一換了。
日頭高照,靈氣氤氳。
潘達軍團的回歸,整整走了八個小時。
從早晨六點開始,潘大軍團便由青牛大仙師帶頭回歸。
自連通潘達仙島以西,污穢之地以東的登天門而來,一步步的走入,邁過螺旋登天長階梯,跨過天門鎮魔關,來到了仙島的西邊重鎮,天門鎮。
天門鎮,因為天門關而得名,是潘達仙島最西邊的城鎮。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城鎮在八水繞城中拔地而起,因地勢東高西低,關隘要領皆設在城外西山,城內則由天門關為關口,割為東西兩片。
東片為城區,在天門關山嶺以東。
西片為軍區,在天門關山嶺以西。
兩片區域之間,由中間一段連山甕城密集望樓連接,整體望去,呈現嚴防雄關之象。
駐區常年駐扎金甲潘達,日夜操練,時而長途奔襲,演練仙島被攻破時的應對之策。
城內居住軍將的家眷,各種商販走卒,官員紳吏,教師學生,三教九流都在其中。
羅姆尼等人,在跟隨青牛大仙師跨過登天門,進入潘達仙島后,并未如大多數金甲潘達一般,停留在西片軍區重整軍容,二次清點戰損。
他們跟大多數軍將一起,率先越過甕城,入了東片城區,接受萬潘的歡迎。走過花路,一路點頭致意,他們在青牛大仙師的引領下,來到了天門鎮的城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