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那本享譽國度的名著開篇所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波瀾壯闊、激流勇蕩之后,世間便也逐漸地歸于平靜。
建國之前,各地動蕩。
臨海之地便有十幾戶人家因為不堪其擾,遂告別故土,從臨海遷移至內陸。
一行人背著行囊,肩挑背扛,拖家帶口。
別看他們身子骨瘦小,但挑起一兩百斤的家什一口氣走十多里山路都不在話下。
一連走了一兩個月,中途基本上都沒怎么休息,不管大人孩子,都是精力十足。
沿途山脈奇多,林草茂密,時而也會遇到猛獸毒蛇,這十幾戶人家也曾是靠山而生的,尋常時候上山砍柴獵獸、下水抓魚都是好手。
甚至對上一些兩三米長的毒蛇,都能輕松制服。
若是遇到了虎豹狼群,也有許多應對之法。
這一日,他們走出一座山,看到遠處有一片平地。
一老人一看,心中意動。
因為這平地三面環山,中間平地適合開荒種地,后來又查看了一下周邊環境,竟有一口山泉。
“這里好!”
幾名老人一合計,就將此地作為村子的據點。
背靠大山,俗話說是有靠山。
人站在高處,只見后方山脈成群,一老人笑道:“咱這靠山,那是很多啊!看都看不到頭!”
“那是!那是!”
其他人都附和道。
人嘛!都喜歡聽好話!
況且,這里的地勢確實不錯!
村子就這么定了下來。
不管外頭如何動蕩,這里卻始終四平八穩。
卻說那在十幾戶人家中,德行最高的,便也是當初首先提出定居此地的老人,姓胡名德友,年輕的時候,剛好是軍閥割據的年代,村里的人都是饑一頓飽一頓。
有上頓沒下頓。
若不是山脈中野味多,怕是幾年下來能餓死個一半人。
所以,在他們心中,大山便是生命之源,讓他們得以生存下去的根基。
到了過年過節,還會有人家在山腳豎起一塊石碑,用自己制作的香祭拜大山山神。
不過,這胡德友從小卻不是個能夠安生的人。
平常大家多少顧忌大山兇險,所以上山的時候,也要焚香禱告,完了,才讓一個老獵人組織一下,才正式出發。
一般來說,是三日一小趟,五日一大趟。
小趟便是指在村子周邊的幾座山獵獸。
大趟的話,范圍會擴大一些。
他卻不同。
肚子一餓,沒肉吃,就偷偷帶著獵獸的器具,往山里跑。
一來二去,身子也長得比其他人要壯實得多!
后來,其他人見了,心中泛酸,便也有樣學樣,沒過幾年,周邊十多里山脈都被他們折騰了七七八八。
正愁著的時候,碰巧遇到一個小軍閥在幾里外的鎮上招人。
那小軍閥姓馬,至于名諱,卻是不能說的!
胡德友也沒仔細打聽。
這年頭的人都單純,沒什么心思,就念著那一碗飯和幾塊大洋。
他聽到去參軍,一年能拿四五塊大洋,腦子一熱,就偷偷跑著去了,連家里人都不知道,若不是后來他讓人捎了口信帶回去,家里人都以為他死在哪個角落里了。
到了軍中沒多久,姓馬的要和姓張的打仗,聽說是為了一個姨太太,然后,他們拿著一桿槍就上了。
到了戰場上,胡德友敢打敢沖。
姓馬的為了樹立典型,每一次都給他大把大把的大洋,職位也蹭蹭蹭地往上提。
后來人看到了,那叫一個眼紅,到了戰場上,也敢打敢沖。
只是,運氣好的,能活個一兩次,便挨了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