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陳放并沒有急著把上次交易到的核動力飛船的圖紙交給楊學冬。
那玩意兒只是圖紙,沒有相應的材料學知識,給了楊學冬也沒用。
這就好像,把現代波音747飛機的圖紙扔去古代,古代人也沒辦法將波音747飛機造出來是一個道理。
少了最關鍵的材料科學,就算工業底子上去了,加工精度夠了,也不可能把銅鋁鐵元素變成其他稀有元素,存在著根本性上的鴻溝。
不過,這次拿到空間站的技術資料,里面隱藏的其他科技資料,又讓核動力飛船,甚至是三代核聚變的材料技術,都有了較完整的落實。
陳放直接將‘無工質核動力飛船的圖紙’與‘星環號空間站的完整技術資料’都從系統倉庫中復制了一份到外部U盤中,一齊交給了楊學冬,叫他組建相應的航天科技研究所。
楊學冬也是干脆人,立馬寫了個報告,直接把這事上報給了林雙,讓她撥錢。
畢竟,要想搞航天科技,肯定得組建相應的航天科技公司。
傳統意義上的航天科技,分為三種,航天動力、太空科技和航天信息。
銀河公司打算搞的航天科技,也和傳統航天科技大同小異。
不過,傳統的航天動力就是運載技術,主要指運載火箭的制造與發射技術。
銀河公司的運載技術,卻是直接跨越了一整個時代。
舍棄了運載火箭的運輸方式,通過裝配更強的核脈沖發動機,解決并升級了動力源,改用核動力飛船往返地面與太空,輕松戰勝地球引力,實現無障礙登天。
其次,傳統的太空科技,指的是航天器的制造技術,除了空間站以外,還有衛星、有工質太空飛船和飛經月球的空間探測器等各類空間飛行器的設計和制造技術。
相比起來,銀河公司如果不盡興額外的航天活動,只造一個環形空間站,就可以了,當然,防御類衛星和小飛船什么的也是可以搞一搞。
至于航天信息,主要是指與地面相關的跟蹤、遙測、遙控和通信等等。
不論傳統航天,還是銀河公司這邊打算開展的航天科技,只要想上天,那就都無法忽略這塊。
……
2月26號上午。
林雙看完新一期的發展報告后,心情很不錯。
可一收到楊學冬呈報上來的‘組建航天科技公司’的提案,人便忍不住郁悶了起來。
楊學冬也是個狠人,直接向林雙提交了3000億的航天項目規劃方案,表示要研究并制造可實現直達外太空的核動力飛船,以及建造能讓人類向地外區域移民居住的太空城。
林雙看了他的提案之后,有點不知道該說什么了,當即給陳放打去打電話。
“喂,林總,什么事?”陳放此時還在綠地錦天府的露臺上曬太陽,瀏覽著和摩克醫藥公司有關的新聞報道。
林雙聽到他的聲音,立馬端著幽怨的語氣說:“陳總,楊學冬準備搞航天研究,說是要組建航天科技公司,研究什么核動力飛船,還要建造太空城,讓我們公司成為全球首家擁有移民太空的科技實力的企業,這事兒你知道么?”
陳放回道:“知道啊,我叫他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