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肉疼歸肉疼,該干的還要干。
深知一旦怒江大橋被修復,松山戰場局勢將變得很不利于日軍,甚至還會影響整個滇西日軍戰局的竹內連山。
既然用炮襲沒辦法阻止,那就直接出兵怒江大橋西岸。
竹內連山非常肯定……
現在怒江水位飆漲,任何人和物資根本無法渡江,對岸的遠征軍部隊再多,也沒辦法過江作戰。
守橋之遠征軍只是孤軍作戰,根本不是主力連隊的對手。
為了打掉西岸橋頭的83團和117團殘余部隊,竹內連山調集松山各堡壘群日軍,集結了一次超過300人的部隊,向西岸橋頭發起了進攻。
44年的日軍加入了大量新兵,兵員素質雖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比起同樣是新兵居多的滇西遠征軍,戰斗力還是要高上好幾個檔次的。
作戰意志上面就更不用說了。
經過在日軍本土時的各種洗腦,以及竹內連山這段時間內的各種“玉碎之論”,竹內聯隊已變成了一支已經不想活,誓與松山共存亡的狂熱部隊。
且在這些日軍發起進攻時,南天門主峰上的日軍堡壘,可以提供火力支援。
而守在西岸橋頭的遠征軍部隊,戰斗力和裝備雖差于竹內聯隊,但他們具備了人數上的優勢。
是進攻日軍的兩倍之多。
作戰意志上面更是毫不輸于日軍,小鬼子只是困獸之斗最后的瘋狂,而遠征軍戰士是為了國家民族而戰。
同樣是做了死戰到底的決心,但戰斗的異議卻天差地別。
更別提還有位于陰登山的82團,會想方設法對進攻日軍進行阻撓,還有東岸的第八軍也會全力協助。
這樣雙方之間的總體戰力,基本上達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下午三點多鐘。
竹內聯隊發起了第1次地面進攻,300多名日軍分為左右兩翼陣型,向西岸橋頭發起了強攻。
同時南天門主堡上面的重機槍,開始向著怒江大橋瘋狂傾瀉火力。
包括守在西岸橋頭的82團和117團,以及位于橋對岸的修橋工程部隊,與駐守于岸邊的246團,東成了日軍的攻擊對象。
不過其他方面只是牽扯,主要攻擊點還是西岸橋頭的部隊。
日軍居高打低的火力很刁鉆,西岸橋頭82團和117團的戰士們,哪怕有簡易工事也極難躲避槍線。
只要冒頭去射擊進攻的日軍,那就必然會暴露在日軍的火力之中。
可要想守住這個至關重要的橋頭,遠征軍戰士們又不能只躲在工事內,他們必須探出頭去阻止日軍前進。
大量的傷亡開始出現!
位于陰登山陣地的82團,為了策應兩個兄弟團的防守作戰,此時也同樣是付出了不少代價。
他們必須頂住來自南天門主峰,后面反斜發射過來的大量炮彈,才能向進攻西岸橋頭的日軍開火。
面對敵人的炮襲,通常都會先躲進防空洞,頂著炮彈洗地作戰,哪怕只是殺傷力相對來說有限的九二炮,這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82團將士也知道要躲,可為了減少兩個友軍團的防守壓力,他們沒有辦法躲起來保命。
他們只能頂著炮火反擊,哪怕付出的傷亡代價再大。
西岸橋頭是一切的根源,也是整個滇西戰役的關鍵,哪怕他們全部死光,西岸橋頭也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