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王某還有一個辦法,如果之前那個辦法不行的話,那么,王某可以上奏朝庭:賣地。”
“賣地?你是說,想要售賣那三州的土地?”萬彬的兩眼都不由得放光。“你準備怎么賣,賣給誰?”
“不管是誰想買,都可以,最少千畝起,上限萬畝。”王洋砸了砸嘴盤算了一番之后說道。
“上限萬畝?!”萬彬的嗓音都因為太過吃驚而拉扯出了顫音。“那,那也是跟交予廂兵耕作一般,五年之后才繳納稅賦嗎?”
“不錯,也同樣是設五年之期。”王洋點了點頭道,不過他很快便又伸出了一根手指頭。
“若真是第二策可行的話,那萬某一定會買上他萬畝田地。對了,鹽州的鹽池是否會向外售賣?”萬彬這個老司機兩眼之中金光閃爍不已。
“鹽池怕是不行,不過兄臺你得想好了,若到時候你真買了萬畝田地,怕是所耗資財絕對不再少數,而且這么大的規模,可是需要不少的人手吧?”王洋笑瞇瞇地打量著萬彬道。
“這有何難,人手不足,那便雇傭租客,大不了,租金低一些,自然就會有人愿意前來。”萬彬倒是信心十足得很。
“重要的是,若是第一策不行的話,第二策其實也是極為高明,我大宋立國以來,不禁田產交易,我大宋身家巨萬者不知凡凡。然而田地就那么多,想買都不容易。”
“而這三州之地,大約有五分之一是山地河谷和鹽堿地,另外還有近三分之一是適合放牧的草場。原本適合耕作的,大約有六七百萬畝,不過百年以來,人口凋零,如今怕是不到四百萬畝。
若是皆耕作起來,每年所獲之糧食,也不是一個小數目。相信,朝庭一定不會任由這三州之地荒蕪,定然會從賢弟的兩策之中,擇一優者。”
說話間,萬彬這貨還在心里邊不停的計算著什么,王洋只拿腳指頭猜都能夠猜測得到。不論是第一策,還是第二策,萬彬這貨都會想方設法的從廂兵或者是其他的買主手中購買更多的田產。
畢竟,萬家在江南的富庶程度,絕對是首屈一指的,而在這個時代,經商雖然也是一種增加財富的手段,但是仍舊有大量的富人更喜歡屯田地。
重要的是大宋不像唐朝,禁止土地并購,宋朝私有土地包括新興的庶族地主大土地私有制和自耕農小土地私有制;國有土地包括營田、屯田、官莊、職田、學田、官馬牧地等等。
宋朝實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國家不再執行強化國家土地所有制的措施,不再運用政權力量進行土地再分配,不再調整土地占有關系;國家不再干預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對土地自由買賣和兼并持自由放任的態度。
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具體表現為:一是土地買賣盛行。例如宋高宗時,成都府路限令典賣田宅者納稅印契,一次就征收到契稅四百萬貫。
而此時四川地價每畝僅為四貫,官府賣田定價為八貫到十貫。稅率按一成計算,土地價格取較高者每畝十貫,那么四川此次納稅印契的田地則有四百萬畝,可見土地買賣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