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王巫山說過的一個詞可以形容,那就是智商碾壓的優越感。
臣工們有氣無力的開始發言,不過都沒有半丁點的干貨,就跟他們之前喝下去的粥似的,清湯寡水的,沒有半點營養價值。
但問題天子一副今天不解決大家干脆連晚飯和食宿一塊解決的架勢,逼得一幫子大臣們汗刷刷的下,腫么辦?這是一個大問題。
“陛下,微臣,微臣有話要說……”這個時候,一名年輕的御史,小心翼翼地伸長了脖子說道。
“卿不必如此膽怯,走上前來……”天子十分大度地招了招手,示意此人步上前來答話。“你是……”
“微臣高世則,拜見陛下,微臣對于遷徙百姓往三州之地這件事情上,倒是有些自己的看法……”高世則步上前來之后中規中矩地拜倒階前答道。
而原本好幾位覺得這個小年輕居然這么吊,搶大家的話頭正準備等會這家伙一開口就懟的大臣們聽到了這個名字之后,先是一愣,旋及縮了縮脖子倒吸了一口涼氣,直接秒慫。
“高家的人,是太皇太后的侄孫,也就是普安郡王高士林長子高公紀的長子,此人心性聰慧,肖似其父高公紀,甚得太皇太后寵愛……”
“原來是高卿,不知高卿有何良策,你且說來。”趙煦笑瞇瞇地看著高世則,滿臉期待地道。
高世則清了清嗓子,開始向趙煦陳述起了如果要遷徙其他地方的百姓前往陜西邊陲之地所會導致的后果,以及可能給朝庭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副條理明晰的話,不論是趙煦,就算是滿朝的文武重臣,也只能挑起大拇指贊上一聲,這位小伙子不錯,至少說得入情入理,很有一套。
這倒也讓大家都不禁來了興致,很是好奇他會提出什么樣迥異于滿朝文武的策略來。
“你說的,朕也知道,現如今最困難的,就是找到一種既可以不讓百姓們顛簸流離,又還能夠充足我大宋新占三州之地人口的良策。”趙煦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之后,一副很是期待的模樣。
“臣以為,百姓既然容易引起百姓對于朝庭的怨怒之氣,不如,使廂兵以填三州之地。”已然站起了身來的高世則眼角余光掃過了站在左右最上首的文武大臣之后,拋了這枚早已經準備好的炸彈。
果然,剛一扔下,滿殿嘩然,而那些武臣們面面相窺,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才好,至于文臣那邊,很快就有反應過來的立刻跳了出來表示反對。
“陛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廂軍禁軍,皆是國之重器,豈能拿來以充百姓而填那三州之地。”
“是啊陛下,此事臣也覺得不夠穩妥,廂軍乃是我禁軍之根源所在,若是用以填陜西路三州,日后可以我大宋會陷入無兵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