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三州之地的備用鎧甲,捏到一塊,都不足千具,宥州城,到時候足足有兩萬五千廂軍,只有總共不超過兩千具皮甲,而單薄的軍服,在那些銳利的武器和刀箭跟前,完全沒有任何的防御能力。
王洋之所以將廂軍派往宥州,為的是讓宥州能夠有更多的有生力量,保住宥州作為大宋在這三州之地扎根的支點,而不是專程讓廂軍來這里排隊送命的。
不過,甲具這玩意的制作難度,可是要比刀劍之物要難上太多,而就算是王洋去找到蘇東坡,甚至是當今天子,這二位也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滿足王洋的要求。
除非說,遼國的大軍已然進抵至這三州之地前,到了這個時候,大宋王朝才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來增援這三州之地。
但是難道就這么眼睜睜的看著那兩萬五千廂軍損失慘重嗎?至少王洋的良心過不去。但是,他也很清楚,他不可能將其他州城的邊軍調配至宥州。
宥州雖然是首當其沖之地,但是整個三州,都必然會在遼國大軍到來之后,陷入到戰爭的泥潭中而無一幸免,他不可能只為了一城之得失,而置其他地方的生死于不顧。
更何況,不光是宥州,另外兩州之地共計有七萬廂軍都無甲具防御。腫么辦?
#####
王洋第一個所能夠想到的就是蘇東坡這位陜西路經略安撫使,當天夜里就給蘇大學士去了一封聲情并茂的信,之后則繼續檢查著例如像三岔口這樣的宥州主要寨堡。
幸好現如今廂軍剛剛遷徙而至,所以,廂軍其眷屬都集中在鹽、宥、洪三州之地,尚未向周圍的小村鎮寨堡進駐。
但是,王洋還是向種師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宥州之地那些防御單薄的寨堡,最好不要堅守,只要一旦發現有敵來犯,最好第一時間撤離寨堡,收縮往宥州這樣的主要據點進行防御,以減少傷亡。
原本那些被驅出宥州,還有從洪州趕過來的黨項人,現如今,總數已然下降到了不足五萬之數。
這自然不是大宋虐待或者是苛責于他們,而是這些黨項百姓在看到大宋似乎把他們扔在宥州城外之后就置之不理,一開始還悄悄地離開營地,朝著夏州方向而去。
等看到大宋似乎完全不關心他們的去向之后,開始拖家帶口的左規模遷徙,至今雖然不足十天,但是剩下的只有不到五萬之數。
而且每天還在繼續有人朝東而去,往夏州的方向離開。畢竟夏州距離宥州最近,若往西走,至少還需要經過鐵門關以及白石城兩道關隘,多出數百里路,自然還是夏州更適合作為目的地。
王洋以及一干宥州官員都很樂見其成,與其讓他們繼續留在我大宋疆域之內徒耗錢糧,還不如由著他們自行離去。
反正西夏再想要交換俘虜啥的,不好意思,時限已過,誰特么有那么多閑功夫跟你羅嗦,再說了,在再如今大家都已經感覺到了戰爭的陰云即將籠罩而至的時候,自然也不希望留下這些定時炸彈。
宥州之事一了,王洋與折可適則是繼續往西而去,過了鐵門關,趕到了白石城,之后將會回轉至新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