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忡忡的耶律和魯斡在兩柱香之后,終于進入到了宮中,見到了面色陰沉,居于御案之后的大遼天子耶律洪基。
“耶律和魯斡,不必多禮,你先過來看看這份來自南邊的軍報。”耶律和魯斡剛剛拜下,便被耶律洪基阻止,然后,那份軍報,被耶律洪基身邊的宦官恭敬地遞給了耶律和魯斡。
耶律和魯斡看到了這份軍報,不由得臉色大變。“陛下,這,這怎么可能?”
“朕也覺得不可能,但是那蕭慎他難道還敢慌報軍情不成?!”耶律洪基滿臉盡是不愉之色的喝道。
“耶律津平居然敗得如此之快,這……那這只宋軍的數目絕對不少。”耶律和魯斡的臉色也同樣好不到哪兒。
但是此刻,心里邊,卻暗暗的升起了一絲慶幸。
“在蕭慎之前,你是大軍的主帥,相信你對于前線的情況更了解一些,說說吧,到底是怎么回事?”耶律洪基打量著自己的親弟弟,有些無可奈何地揉了揉眉心道。
耶律洪基怎么也沒有想到,換帥的圣旨發出去,到今日,時間這才過去了十一天的光景,而距離耶律和魯斡這位前任主帥剛剛回到上京才一日光景。
這邊,就收到了來自于蕭慎的緊急軍報,嗯,不是報捷,不是給自己換帥戰略增光添彩的,而是特么的一場慘重的敗績給傳遞了回來。
方才,在看到這份軍報之時,耶律洪基氣的差點就想給自己一耳括子。這特么的也太打臉了吧?
同時也有一種想要抄刀子把那位耶律津平給宰掉的沖動,蕭慎給他留下了八萬兵馬,按理說也不少了,而且還有經營月余的營寨據守。
居然連一個早上都守不住,八萬大軍,只逃出了一半。怕是等到了明日,必然又會有不少之前表示反對臨陣換帥的大臣們又要跳出來說風涼話。
這才是耶律洪基憋了一肚子的火無處可發,最終只能派人去尋耶律和魯斡先過來的原因。
“如此看來,應該是耶律津平太過大意了,但是身為主帥的蕭慎,也有一定的責任。”耶律和魯斡拋開了雜念,仔細地將軍報讀上兩遍之后,這才作出了中懇的評價。
“但是,蕭慎請求陛下增兵之策,臣弟以為不妥。”
“哦?說說你的理由。”
“為了籌劃這一場南征,我大遼已經消耗了太多,如今,大軍雖然受挫,但是實力并未受太大的折損,更有西夏佐力,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勝雖不易,但是經營得法,當可不敗。”
說到了這,耶律和魯斡抬頭看到耶律洪基那副不以為然的表情,無可奈何地考慮了一番之后給出了意見。“若真陛下想要大勝宋人,增兵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最少需要二十萬大軍,必須在半個月之內,趕至這三州之地,與蕭慎的主力匯合,在宋庭尚未反應過來之前,全力進攻,方有勝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