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做法,其實是為了防止官員在地方之上權力坐大。”
蘇東坡的解釋,王洋倒也明白,更何況蘇東坡在這陜西之地,連連立下濤天之功,就算是那些人不主動上收請其還朝,蘇東坡自己也得主動向朝庭表示。這不僅僅是態度問題,更是一個政治正確的問題。
昔日大宋的名將良將們,又何嘗不是如此,每每一場大勝之后,這些主官,都會被調回朝中任職數載,就是為了防止大宋出現唐末之時那樣的軍閥。
不過,蘇東坡若是離開了,那誰來擔當這個重任呢?
看到王洋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蘇東坡沉吟半晌之后朝著王洋小聲地問道。“老夫倒是有個想法,不知你可愿意站出來主動承擔?”
“您的意思是,讓我來擔當您走后的這個職位?”王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兩眼瞪得溜圓。
“不錯,老夫的確有這樣的想法,畢竟,你的才華和能力,如今已是朝野皆知,內外皆傳。你在陜西路的威望之重,不亞于老夫半點,你若是來當此任,老夫也能夠放心,而老夫相信,陛下肯定也會很樂意看到這樣的局面。”
王洋卻緊皺著眉頭,沉吟良久之后,這才緩緩地搖了搖頭。“多謝伯父之抬愛,但是,小侄以為不妥。”
“哦?為何不妥?”蘇東坡揚了揚眉頭,略感意外地追問道。
“伯父您看重小侄,小侄感激,但是,若是您向朝庭上奏此事,必起風波。”王洋有些不太好意思地撓了撓下巴說道。
“這,這倒也是……”蘇東坡看著王洋那副略顯得有些不好意思的模樣,心中不由得一梗。
這話倒是十分的在理,畢竟,王洋這貨之前就一直很不受朝中諸位臣工的歡迎。而且年紀輕輕就立下了濤天之功,更是被朝中諸位臣中羨慕妒忌恨。
另外,此番朱光庭為使來到了陜西路,結果呢,又被王洋這貨給生生的懟成那副生不如死的模樣。
連場慶功宴會都不參與,并且于當天便離開了洪州,直往那東京汴梁而去。為啥?還不是因為王洋這貨。
陛下的來信里邊已經暗示了,朱光庭的任務完成之后,就將致仕,其原因嘛,這還需要明說嗎?
而朱光庭本就是舊黨的骨干之臣,與王洋之前就有大矛盾,這一次,直接被王洋與一干陜西路文武給懟得直接被迫致仕,這個仇,舊黨大佬們已然銘記在了心中。
這個時候,蘇東坡如果舉薦王洋,雖然他是好心好意,但卻也等于是把王洋這位跟舊黨已經成為了生死之敵的老司機架在火盆上烤。
如此一來,王洋那可就成為了眾矢之的,別說想要猥瑣發育了,特么的怕是到時候放個屁都會被滿朝文武攻訐一番。
“那這可如何是好?”蘇東坡撫著長須,心里邊仔細地琢磨著人選。章栥那位老司機讓他再回來?
不可能,畢竟他這才剛剛離開陜西路不足一年,就把他給放回來,就算是陛下答應,朝中大臣也不會答應。
至于韓忠彥那位老司機倒是絕佳的人選,可問題是如今遼國大軍雖然退回了駐地,但是因為宥州之戰,使得遼國對于大宋大漲的戰力而提高了警惕。
與河東路的交界處,遼國的駐軍,足足增加了近一倍,韓忠彥自然不能輕易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