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戶部面無表情地站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言,聽到了這個消息,朝中的諸位大佬,無不紛紛色變,甚至還有人驚呼出聲來。
而安然地坐在御案之后的天子趙煦,饒是已經仔細地盤算過了這個數目,可是現如今,他也忍不住想要深吸了一口氣,每年能夠節省出五百三十二萬貫的軍費。
這可真不是小數目啊,要知道,現如今大宋的其中一項重要的稅賦:茶稅,每年的收入也才不過是二百五十萬貫左右。
而王洋在那陜西北路六州之地,很單純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遷徙廂軍以填六州之地。十數萬廂軍轉籍為民,讓陜西北路多了近百萬百姓勞作,亦讓大宋少了差不多七成廂軍的沉重負擔。
這還是受到了各路各州的強烈反對,在與天子的反復討價還價之下,最終才確定的人數。
只是誰也沒有料想,王洋沒有向朝庭要一粒糧食,一貫錢的補助,就只是依靠著售賣荒田,便湊足了遷徙與安置這十數萬廂軍連同其家眷的費用。還讓大宋每年可以減少五百三十二萬貫的支出。
這樣的功勞,實在是,至少滿朝文武之中,那些對于王洋王巫山充滿了惡意與惡感的大臣們,此刻內心真可謂是羨慕妒忌恨。
誰也沒有想到,當初,王洋提及讓廂軍遷徙鹽、宥、洪那三州之地時,滿朝文武第一個想法就是覺得那家伙瘋了,第二個念頭就是,行啊,你能耐你來,看你丫的能做成啥樣,到時候滿朝文武正好看你這個年輕而又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輕人的笑話。
結果,這貨居然鼓搗出了那什么軋花機,能夠輕而易舉的將那過去只能手工費神費力的精除棉籽的棉花,變成了可以走入尋常百姓家中的一種新織物。
重要的是,當水力軋花機和水力紡織機的出現,讓天下人都愕然的發現,那玩意居然讓棉織品的制作工序,遠遠的低于了麻制品。
于是乎,價格低廉而又結實耐用的棉制品,已然開始經由那三州之地,開始向著大宋境內輻射開來。
而更令人們無奈的便是,鹽、宥、洪那三州之地,地處苦寒之地,大部份地區干旱少雨,但又偏偏日照充足,于是乎,那里的荒田,成為了種植棉花這種喜旱作物最好的產地。
于是,借著賣荒田,王洋完全地解決掉了遷徙數十萬人的經費,并且還能夠對那六州之地的城池要道進行著翻新與建設。
如今,鹽州之地,不但陜西路的商販們蜂涌而至,就算是東京汴梁,甚至是江南一帶的商販們,談論得最多的,便是鹽州的青鹽,以及那種品質優良,物美價謙的棉制品。
而現在,王洋不但完美的解決了遷徙數十萬百姓的費用問題,還替朝庭節省出了三百八十萬貫的軍費。
“去歲與遼夏之間的作戰,導致我大宋的軍費支出多了一百五十萬貫,但是廂軍遷徙節余了九十五萬貫,另外,停掉了向西夏支出的歲賜約合十二萬貫之數,所以收支相抵,只相當于是多用了四十三萬貫之數,至此,去歲我大宋的稅賦盈余,約為十七萬貫……”
“十七萬貫,還真是……”天子趙煦砸了砸嘴,一臉吡了狗的表情,自嘲地一笑。“看來今歲的稅賦,花銷得夠可以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