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陜西北路雖然地處塞北苦寒之地,三面皆敵,常年征伐不斷,真可謂是四戰之地,但是,我們這些一心想要為國分憂的棟梁之臣都不怕苦,不怕累。
愿意為了朝庭,為了陛下,將自己的熱血與汗水拋散到那邊塞之地去。
而坐在御案之后的天子趙煦,仍舊是一副云淡風輕的模樣,欣賞著這些大表忠心的臣工們唾沫星子橫飛的表現著自我。
舊黨很活躍,他們對于陜西北路經略安撫使這個職位很上心,新黨也好不到哪里,現如今隱隱為新黨黨魁的章惇也同樣在上竄下跳,很迫切想要贏得這個機會。
他們為何會如此,天子趙煦的心里邊自然是明白得很,陜西北路剛剛成立之時,百業凋零,民不聊生,那個時候,他曾經有意選拔一批官員前往。
結果呢?那些他曾經頗為中意的官員們,不是身患重疾,便是家有八十老母需要奉養,其實究其原因就是,那個時候的陜西北路,實在是讓這些官員們看不到一點的政治發展前景。
何況,陜西北路的位置處于大宋塞北的一個突出部,這六州之地,完全都是從西夏的手中奪取而來的。
更何況還經歷了西夏與北遼數十萬大軍的討伐,怎么看,都覺得那個地方日后肯定將會就如同過去一般,峰煙四起,動不動就會被北遼或者是西夏侵犯。
再加上哪怕是天子執意向那里遷徙了大量的廂軍過去,可是朝庭一個銅板都不拿,要求陜西北路自己去負擔這些遷徙與安置的費用。
在如此種種,眾多的困難之前,讓那些嘴炮無敵,卻不敢身體力行的老滑頭們全都慫了。
而現如今,陜西北路,在王洋的苦心經營之下,以超英趕美,令天下人都瞠目結舌的速度,短短不到兩年的功夫,人口從最初的不足五十萬,到現如今近兩百萬人口。
鹽州的商業和鹽業,洪州的輕工業,龍州的冶煉業,還有散布于六州之地的工商業都呈現出了一種欣欣向榮的態勢。
更別提,現如今那些陜西北路的特產,可是令天下諸州都無比的眼紅,不論是鹽州的高品質青鹽,還是從西域之地販來的各種舶來商品、香料,裝飾品,又或者是物美價廉的棉制品。
還是那如今只是在大宋的豪商巨賈之只才能夠擁有的元祐自鳴鐘,都給陜西北路六州之地創造了大筆大筆的財富。
另外,陜西北路如今擁有了大宋唯一地塊放牧之地,每年可以穩定地向朝庭提供兩千軍馬。
總之,這些都是什么?政績,而且看這個架勢,陜西北路仍舊一直處于上升的勢頭之中,這個時候,但凡是有點腦子的人都很清楚。
只要自己能夠坐到那個位置上去,不出三年五載,怕是就能夠攜大功再返身回朝,到了那個時候,怕是往上挪一挪屁股,絕對是鐵定的。
而且,他王洋王巫山在那陜西北路之地,簡直就特么的跟土皇帝似的,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大宋的官員,誰不希望自己也能夠有這樣一塊能夠一展自己政治才華與身手的機會。
他王洋能夠干得這么好,那么我們難道又還能夠差到哪里去?就算是干差了又如何?到時候,就把責任往前任的身上一推,誰讓他王洋在陜西北路實施了那么多的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