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期間,王洋也讓人上來了精美的膳食,一邊吃一邊聊,看著完顏宗翰哪怕是餓厲害,但是說話的時候,還是會強忍住美食的誘惑,認真的解釋或者作答。
小小年紀,就有了這樣的自控能力,這倒是讓王洋也有些佩服這位少年郎。“宗翰,你為什么會想著到隨你父親到大宋來。”
“是因為我父親覺得如今遼東之地太過危險,完顏氏族危機重重,想讓我過來投奔叔父。”完顏宗翰抬起了頭,有些揣揣不安地看了一眼完顏阿骨打,在得到了對方的鼓勵之后,鼓起了勇氣說道。
王洋不由得眉頭一挑,擱下了手中的筷子,打量著這位有些忐忑不安的年輕人笑道。“你父親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證明你父親很明智,也很理智。”
看到王洋并沒有異樣,完顏阿骨打深吸了一口氣,最終做出了決定,朝著王洋深深地一拜。“公子,還請公子收留宗翰。”
“你才是他的叔父,你不收留于他,卻要讓我出面。這是不說不過去吧……”王洋愣了愣,打量著拜倒在地的完顏阿骨打,緩緩言道。
完顏阿骨打的這番話剛一出口,王洋就已經秒懂了他的意思。他王大老爺是何等樣人?大宋天子身邊的近臣,深得帝寵的大紅人。
更是戰功彪炳,兇名赫赫的大宋名將,聲名遠播海外,陜西北路一帶,不論是遼人還是西夏的勢力范圍之內,絕對是可以止小兒夜啼的存在。
就連大遼的皇宮都傳出了這樣的一句話:“若朕能得王巫山,勝得十萬虎賁。”這話真不是吹牛逼,甚至都不是大宋的細作們打探到的。
而是從大遼的皇宮里邊流傳出來的,據說是遼國的河東道事件結束之后,北遼的使節回復了大遼天子耶律洪基之后。
耶律洪基當成文武百官的面,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所以才會被流傳出來,不過,對于北遼這位不著調,喜怒無常的天子,能夠說出這樣的感慨,應該不會認為是假的。
因為當年大宋的仁宗皇帝在位之時,這位大遼天子耶律洪基曾以白銀數十兩鑄成一個佛像,并在佛像后背刻下一行文字:“愿后世生中國”。
嘉祐二年秋,遼朝曾派使者前來求取趙禎的畫像。朝臣擔心畫像被使用厭勝之術,趙禎說:“朕待虜人誠懇,他們一定不會這樣做。”
于是遣使將自己的畫像贈送給遼朝,遼道宗耶律洪基舉行隆重儀式,親迎趙禎畫像。耶律洪基見到畫像后,“驚肅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持,蓋一都虞侯耳!’”
所以,從遼國天子口中,傳出這樣的話并不稀奇。但是,這句評價,卻絕對是相當了不得的。
畢竟這位遼國天子一向可都是眼高于頂,目無余子的大佬,除了對大宋的仁宗皇帝高看一眼之外,幾乎是誰也不鳥的。
對了,還有一位也讓他頗為看重,那就是大宋的第一名士,不對,應該是前第一名士蘇軾蘇東坡。
還有就是現如今的第一名士王洋王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