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堂出的變故,讓滿朝的舊黨與新黨人士慶幸之余卻又深感不滿,之前,王洋的那些任職,都算是臨時性的,不論是安撫使,又或者是禮部侍郎,都是干完了事情就了結。
可是現在,太學學正的位置已經落入到了王洋的掌握之中。只要他不犯什么大錯,安安穩穩的呆上三年五載都不會有問題。
這實在不符合舊黨與舊黨的期待,畢竟王洋這貨應該是能滾多遠就滾多遠,正好讓大伙眼不見心不煩。
可問題是,他已經接任了太學學正之位后,想要再趕他走,怕是很難,畢竟這是學府,不是政務之地。
學府能夠有什么業績?唯一所有的,那大概也就是科舉的成績罷了。如果能夠讓那太學的教學質量下降,使得那些學子怨聲載道,讓那些學生的家長們憤憤不已,那么王洋想必也就難以在太學學正之位上久呆。
沒辦法從王洋的身上打主意,那么自然而然的,那些達官勛貴的目光就落在了太學學府上。但是很快,那些意圖通過太學學府報復王洋的官員們發現,似乎沒有希望。
因為,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王洋這位大宋狀元郎,也算是太學學府出身的,并且還在太學當學生的時候,就曾經率領著一群太學學子與國子學狠狠地干了一架,就連太皇太后也給惹得雷霆震怒來著。
哪怕是最后,王洋迫不得已之下離開了太學,但是,他仍舊被太學的學子們視之為表率與偶像。
特別是他這些年干出來的那些豐功偉績,更是越發的讓那些太學學子們為有這樣的學長而感到十分的驕傲。
這也是為何王洋在國子監諸學里邊網羅人材,國子學只有寥寥人士應征,而太學則有數百來人應征的原因。
所以,打學生的主意,怕是不可能了,并且,那些學生的家長們,有相當一部份都是商賈之士。
而王洋這貨本就是有名的商界金點子,自己的子嗣能夠在這位大宋商界打出了若大名頭的王大狀元的麾下學習,不少家長此刻都已經是喜笑顏開。
哪怕是自己的兒子學四書五經不成,可是如果能夠跟著王洋能夠學習到一些商業方面的知識,那也是足夠自家孩子受用終身的。
所以,在聽聞了王洋成為太學學正之后,學生的數量非但沒有半點的減少,反倒又有不少的人前來打聽入學的程度該怎么走,得花多少錢。
而那萬彬受了幾位商人朋友的委托,直接找到了王洋,希望他能夠為自己朋友的孩子們的入學大開方便之門。
這倒讓王洋真有種受寵若驚之感,沒有想到,自己這位太學學正尚未正式走馬上任,居然就已經受到了如此之多的家長也學子們的愛戴與熱捧。
這不禁讓王洋這位老司機有些飄飄然起來,他也對于自己能夠再一次回到太學而充滿了期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