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小聲地嘀咕著,而那邊,這位寧老大人人老心不老,果然勢如猛虎,殺氣騰騰,大軍主力進逼到了宥州一線之后,便將數萬在軍駐防于宥州,而主力徑直南下,直挺三州之地的腹地所在洪州。
寧老大人的用兵方略,并沒有出乎在場那些精于軍略用兵老辣的大臣們的預料之外,得見了那位遼國親王的失敗,所有人幾乎都認定,對宥州這塊硬骨頭,只需要圍而不攻便可。
大軍主力,就該直插三州腹地,攪亂對方的防守方略。逼得宋軍不得不在大軍尚未完全集結的情況下,倉促來援。
而寧某人則可以從容的圍點打援,可是,王洋的應對策略,卻一點沒有因為寧某人的大方略而出現什么變化,就像是他的頭腦和思維被寧某人大膽的舉動給嚇懵逼了一般。
折可適的奇兵繼續奔西夏腹地而去,而種師道則帥另外一軍向北而去,直襲北方的萬井口。
看到了王洋的應對,寧老大人不由得撇了撇嘴。“看來王大人這是想要與寧某人換子嘍?可惜,就憑這三州之地的兵力,與老夫換子,怕是得不嘗失吧?”
“無妨,王某樂意。”王洋呵呵一笑,笑容顯得那樣的輕松自如。就好像他對于眼前的危局不甚在意,又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把寧老大人放在眼里一般。
這讓寧老大人很不舒服,悶哼了一聲,決定繼續照計劃行事,不過,出于謹慎,他還是著一只偏師照原路返回。
就在遼夏聯軍主力剛剛攻破了烏延古城的當口,王洋也動了,宥州城內大軍傾巢而出,留守監控宥州的數萬夏軍雖然兵力相差不大。
哪怕是夏軍因為之前與大宋的交戰精銳盡失,但是,在兵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只要夏軍能夠緊守大營,抵死不出,那么,收到了消息的主力必然會派精兵回師,完全可以將宥州的宋軍逼回宥州。
但是,就在雙方尚未接戰,大軍快要進抵萬井口的種師道扭轉馬頭回師宥州。當宥州宋軍開始進攻留守夏軍沒有多久,一萬多精銳的甲騎已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現在了宥州城外西夏大軍的后方。
這下子,在場的那些低聲交流的將軍們都不約而同的把目光落在了沙盤之上。而寧老大人的表情也不禁一沉。
當既讓那只回援北方的偏師朝著宥州城的夏軍方向趕去。
而就在這個時候,被夾擊一通的夏軍死死地守住了大營,但是損失卻不少,而那種師道的精銳甲騎一擊之后,飄然遠遁。
等到那只遼夏聯軍偏師趕來之時,宥州守軍業已經從容地退回宥州州城。就在寧老大人還沒來得及松口氣的功夫,
三岔口堡出事了,在宥州城下消失的種師道出現在了三岔口堡,不僅僅只有種師道的這只精銳甲騎,還有大宋的水軍也趕了過來,兩軍夾擊之下。
原本就不大,城矮墻低的三岔口堡在兩軍的夾攻之下,只堅持了短短不到一天的功夫便已告破,大量的輜重再一次被焚之一炬。
這下子,寧老大人的臉從之前的凝重一下子變成了黑色,而同樣是這一場戰爭參與者的蘇東坡則是長出了一口大氣,放下了心中的重擔,再一次進入到了看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