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現如今他堂堂的武學學正,在那幫子軍方大佬的跟前,連頭都抬不起來。不過今年,有了郭裳與徐衡這兩人的加入之后,讓這位賴學正終于重拾信心。
哪怕是太學那邊從西北邊陲招來了一票將門世家子弟,賴學正也絲毫不虛火,畢竟不論是郭裳,又或者是徐衡,在他看來,都可以算得上是百年難遇的練武奇材。
就連郭裳他爹,昔日神宗皇帝年間的武狀元郭璪都自認已經不是這位剛年滿十八的兒子的對手。
而且郭裳雖然才十八歲,卻已然常年在軍伍之中與那些成年壯漢相抗衡,頗有名聲,故爾,這一次的省試,不但是賴學正很看好這二人,就連不少的軍伍大佬,都已經跟賴學正私底下打了招呼。
讓他到時候跟這兩位年輕才俊多交流,希望到時候他們能夠到自己的麾下效力。
“王巫山啊王巫山,昔日你把我武學給得罪狠了,如今卻是你應該付出代價的時候到了。”賴學正的嘴角愉快地揚了起來。
#####
武舉的比賽,與文人的科舉不同,大家都是干脆利落的人,而且諸項比賽,根本就沒有外力可借助,所以,武學的舉子,每一位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實力來實現被取中的目標。
時間終于緩緩地來到了武舉開試當時,與那禮部和吏部負責科學不一樣,武舉則是由三衙、兵部以及樞密院來共同主持。
樞密院只是起到負責監督的作用,而兵部則是作輔助工作,主要的考官,皆是出自三衙的軍方大佬。
這也算得上是軍方大佬們窮極無聊的一項消遣活動,能夠近距離的欣賞這些新丁的表演,能夠從其中發掘人材,為國所用。
不過,由于此番,參加武舉的試子之中,就有三衙三位大佬的兒孫子侄在其中,所以,曹詩,狄詠還有王厚等人都只能夠退出了考官的位置。
但是那些文官們卻覺得還不夠,畢竟,大宋的軍方系統,大部份的將帥,都與這幫子紈绔子弟的父兄一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為求公平,那些文官們給出了一個新的意見。
想要由兵部來主考,問題是這個方案才提出就引發了那些軍方大佬的強烈反對,他們擔心軍方大佬為了兒孫作弊,但是軍方大佬們同樣擔心兵部的那些文官們為了贏下賭約而無恥的下袢子。
鬧得天子腦仁疼,最終經過了反復的磋商之后,雙方都各退一步。那就是這一次的武舉,將會由更中立的樞密院來主考,而兵部與三衙都派出大員只負責監督,不得干涉。
樞密院的大佬章楶一下穩重,而且又是文臣出身,但是又在邊鎮坐鎮多年,深得軍方將士信任。
所以,由他來主持武舉的省部試,實在是太適合不過的人選。
這下,總算是在武舉開考之前十日,確定了武舉主考官的人選,這怕是大宋開科取士以來,最難產的武舉主考官。
不過,這樣一來,倒也是滿朝文武的注意力都落在了此次武舉上,都在紛紛的猜測,這一次的武舉省部試的前三甲,到底花落誰家,而太學武科的那些紈绔子弟們,到底又能夠有多少武舉取中。
十四個人,王洋自己就已經刷下去了三人,只剩下十一名紈绔子弟,這其中,至少要有七人被取中。
一想到昔日這幫子紈绔子弟們的形象和行事作風,十一人之中要至少錄取七個,這難度,真不亞于把狗屎變成黃金。
至少覺得王洋能夠成功完成賭約的人,全天下怕是不會超過十個人。
就連那些紈绔子弟的父兄們,雖然懷著希望,但是這希望,最多只有三成不到,更多則是希望自己的兒孫們不要在省部試的時候太過丟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