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姑母韓淑然嫁給的是一位寒門出身的太醫院院使司馬義,二人的相識就像是戲折子里面所寫的那般,起源于英雄救美。
不過這英雄是二姑母韓淑然,而美則是二姑父司馬義,二姑父自幼就有很高的學醫天賦,二姑父自己也是十分刻苦之人,從小邊行醫又邊學醫,然后二姑父覺得自己醫術小有所成后就一路跋山涉水來到帝都準備參加太醫院的考試,結果剛走到帝都郊外就很不幸的遇到了劫匪,險些死在劫匪刀下。
幸運的是那天二姑母韓淑然正騎馬準備去距離帝都城外不遠的萬佛寺上香,至于為什么二姑母一位千金大小姐出門不坐馬車而是騎馬,按照二姑母自己的說法就是坐馬車太磨嘰,倒不如騎馬來得爽快。
總之騎馬的二姑母路上遇見差點兒死在劫匪刀下的二姑父,于是俠女二姑母韓淑然自然是拔劍將二姑父救了下來,并且還擊退了劫匪。
且二姑母見二姑父受傷,于是很是豪邁的將二姑父扔到了馬背一路馱著二姑父直接去了萬佛寺,將二姑父交給了萬佛寺的僧人照顧,并且給了香油錢。
這么一場不見不平拔刀相助英雄救美戲碼二姑母原本也沒有當回事,反正之后二姑母很快就忘記了,整日里該怎么還是怎么,結果有一日一個弱不禁風的男子帶著媒婆提著聘禮敲響了安伯府的大門。
這敲門提親之人便是那日韓淑然英雄救美救下之人——剛考上了太醫院院使的司馬義,而司馬義上門提親也是驚了整個安伯府,當年韓淑然已經十六歲了,卻是一直無人上門提親。
之所以無人上門提親,其實這與韓淑然本身的個性有關,老安伯是武將出身,所以說身上多少帶了武將的氣質,而韓淑然與家中其她姐妹不同,自幼就喜歡舞刀弄槍,老安伯是個疼愛女兒的人,見自家女兒如此與自己志趣相投自然是大力支持,結果就將韓淑然當小子養大了,結果就是韓淑然養成了野小子一般的個性,馳馬試劍,半點而沒有大家閨秀的氣質,而帝都的勛貴們還是喜歡柔婉一點兒的女子,所以對于韓淑然這么一個比男子還要強悍的女子就喜歡不起來了,所以韓淑然十六歲也無人上門提親。
這日就有這么一個儀表堂堂的少年上門向韓淑然提親可不就驚呆了整個安伯府的人嗎!
當然對于自家嫁不出去的女兒,老安伯也不是有人上門提親就將其隨便嫁了,而司馬義對于韓淑然也是一見鐘情那種,且司馬義雖然是個大夫卻是個有點兒呆板的讀書人的樣子,所以老安伯反而第一眼就沒有看上司馬義做自己的女婿。
好在司馬義也不是看上去那么呆板,反倒是個極其聰明的,面對老安伯馳騁沙場的氣場也是不卑不亢,同時也早就準備了一套蕩氣回腸催人淚下的感動未來老丈人的說辭,總之最后在司馬義一個時辰的滔滔不絕下老安伯答應了這門親事。
司馬義對韓淑然的愛那也是真真的,成婚后司馬義對于韓淑然那種瀟灑的性子可謂是寵到了極致,是以整個太醫院的太醫都知道司馬太醫是個懼內的,什么跪搓衣板之類的那就是家常便飯。
所以這二姑母韓淑然在娘家做姑娘是被父母寵,嫁了人被丈夫寵,最后就養成了這般大大咧咧十分爽利的個性。
韓若水看著一身大紅長袍的韓淑然,嘴角笑笑,若是自己今生也能像二姑母這般活得自在瀟灑就好了!
二姑母韓淑然是個幸福的,但是三姑母韓淑燕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三姑母韓淑燕嫁給的是永昌候府的世子蔣斌,蔣斌此人算得上一個道貌岸熱之輩,韓若水記得前世三姑母最后得到一個懸梁自盡的下場心就止不住的疼痛,今生自己無論如何都是不會讓三姑母再走向那樣的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