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想要跟著李魚一起做事,大部分的原因也就是這個。
...
早飯過后,大部隊已經整裝待發,準備出發。
李魚昨日才把做好的一批金瘡藥給裝好,讓平安給送了去了大漠邊境的汗水城。
這是現在目前歷臨風最需要的東西。
為什么走的時候,沒有提這件事,是因為歷臨風在故意避開一些人的注意。
平安在后方是充當歷臨風的糧草官,護送糧草就順帶把金瘡藥也一并帶到了大漠。
為了避免傷亡的情況,所以,這批藥品才是最為重要的東西。
平安為了等這批藥品也是費了些心思的。
...
李魚沒有讓李家的任何人來送行,她說又不是一走就不回來,沒必要搞得這樣傷感。
二老也覺得李魚說的極對,要不然二老去了,又是哭哭啼啼的,耽誤時間不說,最后還會搞得所有人都不開心。
李魚也是見不得這樣離別的場面。
一行五輛馬車,李魚跟李安然一輛車,老夫人許氏一輛車,丫鬟婆子兩輛車,還有一車裝著他們的衣物跟一些必備的東西。
因為全是陸路,所以裝點好的東西一般不會怎么動。
李魚讓梅林準備了一套鍋碗瓢盆。
方便在半路上遇到緊急情況,沒有驛站的時候使用。
李安然對于李魚的安排沒有任何的意見,自己的女兒不是那種沒有分寸的孩子,反而她覺得這樣才是孩子心性,再她的眼中相反覺得李魚這樣才像是要準備出遠門的樣子。
老夫人許氏準備了好些吃的東西,看到李魚裝了鍋碗瓢盆什么的,趕緊讓身邊的管事媽媽準備了青菜肉食,還有自己做的醬菜,李魚看到還準備了好些雞蛋,還有一些肉干。
李魚也沒有阻止,畢竟路上就要走半個月的時間。
多準備一些也是有備無患,再說了,人多消耗起來也挺快的。
五個馬夫,十多個家丁騎馬跟隨,還有歷臨風留給李魚的兩個暗衛在暗處保護,李魚還帶了大黃,還有梅林。
應該是出不了什么大事情,丫鬟婆子李魚就帶了梅林,李安然帶了一個管事媽媽還有兩個小丫頭,老夫人許氏帶了一個管事媽媽三個小丫頭,另外還有一個姓王的廚娘,這也是在莊子上的老人了,知道老夫人跟李安然的口味,也會做鎮西家長口味的菜肴。
所以才一直被留用在莊子上,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李魚也習慣吃她做的面條。
原本是要換廚娘的,還就是因為李魚的原因,娘兩雖然不在乎吃這一口,但是,用了這么多年也習慣了,就一直用著,直到找到了李魚,原本準備找一個李魚用著習慣的廚娘,哪里知道,李魚習慣吃面食,恰好這個廚娘面食做的就特別的好。
所以,這次帶著她也多半都是因為李魚的緣故。
畢竟出門在外行走,吃的多數都是些簡單的吃食,不會太用心去制作飯食。
所以,李魚才帶了東西,準備野炊一把。
連燒烤的架子都是提前幾天就準備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