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這小子死活不肯去,是因為發現了什么?
可他昨兒才來,就在鎮上逛了一圈子,和秦掌柜見了個面,吃了頓飯,然后秦掌柜遠遠瞧見李回,給他指了那一指,也沒旁的異狀了。
難道就是這一指,叫他瞧見了?
要不要這么精鉆啊!那兩下里離的怕不得有四五十步遠,他就發覺了?
若是因為這個他疑心到旁的上面兒,才不肯去,那這趟差就辦得太窩囊了!
待要立時去找李回問個清楚吧,他已叫莊子里的人給截走了。
整個姜府,誰不知道五姑娘和六姑娘鬧騰的那檔子事。
若五姑娘知道了那個是六姑娘要幫人,會不會死死按著不肯撒手?
云哥兒心里有的沒的,想了一大串子,最后喪氣地地往車廂上一靠,干脆不想了。
姜薇并沒有想到,她只是臨時起意,請個人而已,就能惹出這么一大串子事來,更沒想到,她還一無所知呢,這就截了女主的胡。
不過就算知道,眼下她也不著慌了。
她就攤上這么一個開局能怎么辦呢,不外是,生活不易,全靠努力。遇山開路,遇水搭橋。而已。
聽完李冬生媳婦的話,無語了一刻,就把這件事兒放下了。叫韓林家的自去安置這祖孫倆,因為他們兩個初來乍到的,許多東西都沒帶,且那李回的衣裳,半大的小伙子了,還打著滿身的補丁,她便先發了二兩銀子,叫他們添東西置衣裳,還特特給祖孫倆,留了兩天安置定神的時間,這才開始忙碌。
就是一開始,她琢磨育菜苗也好,育番薯苗也好,都是奔著小打小鬧去的,只打算在后頭那半畝菜園子里搗鼓。
這是韓林聽說了這件事之后,道是說,短工們佃地倒是挺積極的,就是佃到手之后種什么,還沒拿定主意。
眼下種麥子是晚了,種油菜嘛,其實也能種一季,但再想種秋糧,卻是趕不上了。而秋糧作物,谷子、大豆、高梁之類的,現下種又有點顯早,余下只有落花生、棉花和番薯三樣能種。
但落花生吃肥,棉花則是吃水,而且一秋上要打幾遍叉子,收拾起來特別麻煩。就這么商量了一圈子,大家還都傾向于種番薯。
可是之前大家都是麥后種番薯。
那會兒天已經暖了,或是莊子里自育苗子,或是到外頭買苗子,都是露天育出來的,特意用暖棚育春番薯苗子的,反正寶豐縣這一帶卻是沒有。
畢竟這東西價賤,誰耐煩跟冬上的堂花似的,當個金豆子侍候著?原正發愁往哪兒去買苗子呢,就聽說了這事兒。
便不余遺力的游說她,叫她多搭些油紙暖棚,育得的苗子,除了自家用的,他叫佃民們現拿錢來買,或者莊子里買了,發放給他們,再叫他們用工錢,或者到時候從中抽些收成抵賬。
有莊子兜底兒,姜薇當然也沒什么不情愿的。而且她不是還盤算著在秋后制番薯糖么?到時候就需要大量的原料,而這些就是她的原料庫。
只是,桐油紙畢竟是紙,再防水抗風,強度肯定也不如塑料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