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姜薇沒時間再琢磨這茬子事兒,她全部的精力都被接下來的事占據了心神。
拉陸秋堂下水,只是一個開端而已,如何把這些嘴面上的事兒變成事實,才是重中之重。
在這件事里,最開始任務最重的當然是陸家父子。而她做為中間的具體承辦者,在這件事還沒有正式開場之前,只需要做好準備,隨時跟進就是了。
不過,陸昭那邊,只有造出造不出兩個可能,姜薇也幫不上忙,倒是陸秋堂那邊,需要好好思量思量。
這件事與他這個縣令而言,說大不算特別大,但說小,也不算特別小。雖說是為了全縣百姓,但一個操作不好,便會成為那些政敵攻訐的借口。諸如擾民、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借富民之名,與商家同流合污,搜刮民脂民膏等等。
所以必須要找一個極為合適的切入點。
當然,這一點她一開始提這個建議的時候,已然琢磨過了。
那就是,把這件事倒過來操作。
從原本的先提高勞作效率,致使百姓們有多余的閑暇時間做工或者做其它的事。
改為,先讓他們嘗點發家的甜頭,看到發家的希望,卻因被田間的活占著手,從而主動自發的去提高田間的勞作效率,進而購買農具。
從有意推動,改為叫百姓主動。
如此一來,便成了百姓的自發行為,與陸秋堂的關系便不大了。
而叫百姓發家致富這一點,她打算從賣干菜入手。
出身農家的她,對小老百姓的心態,還是十分了解的。
他們厭惡變化,特別是從上自下,由那些新上任的官員強推推行的變化,因為這種變化,除了給他們多增加負擔之外,多半是沒有一點益處的。
但是天上掉餡餅這種好事兒,沒人會拒絕。
正好陸秋堂初到此地,體察民情這一環節必不可少。
姜薇就打算借這個契機,讓陸秋堂把白石鎮做為體察民情的第一站,不但要招見一下那些總甲地保鄉老之類的,同時也在各個村子張貼紅榜,讓那些想對衙門建言的人,自行前往,以擴大此事的影響力。
當然了,擺這么大陣仗,不能只聽啊,自是要在現場為百姓們做一些實事,才符和期待。
這時,姜薇那個曬干菜的主意就可以登場了。
他可以倡議百姓們利用房前屋后、零星空地多種些葫蘆匏瓜豆角等適合曬制成干菜的瓜菜,然后利用他在京中的人脈,再做一個小小的保證:各鎮之中,挑一家兩家有意做干菜生意的,牽頭做這件事,而他做為縣令,可以幫著在京中尋找買主。
京中那么些人家,干菜這東西,哪家都需要。
而且,曬干之后,也沒多少,想來以陸家的地位和人脈,幾個小小的干菜鋪子,不至于搞不定。
她這頭也可以走走東府姜三少奶奶的路子。
這與百姓們來說,投入不大,種子都是現成的,哪家沒些空著不用的空地?
銷路卻早找好了,甚至加工的工具也做好了,他們只用稍稍動動手,根本不用作多大難,便能帶來一些收益,想來,除了那些懶到底的人家,沒有哪家不心動的。
新任縣太爺不擾民,反而一上來就給大家送好處,叫誰誰不歡喜誰擁戴?
一旦陸秋堂贏得了百姓的好感與信任,余下的事兒,便十分好展開了。
而且,即然是體察民情,傾聽建議意見,自然要多與那些富戶地主總甲地保之類的探討一下田地耕作的方方面面。
恰好,白石鎮中,已有好幾家富戶都買了自家的除草鏟,姜家莊子又與陸家的相鄰,引出除草鏟這事兒,自然順理成章,韓林到時應該也會被邀請,畢竟頭上頂著個姜字嘛。
一旦由他們把除草鏟引出來,做為縣令的陸秋堂便有了一個很好的介入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