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家的案子,當初可以說是震驚了整個朝野。
這還要從先帝時期的宮中秘莘說起了。
先帝五歲被立為太子,十六歲時大婚迎娶太子妃,也就是如今的趙太后,但早在趙太后進門之前,先帝身邊就已經有了一位太子選侍華氏。
再之后,先帝登基,第一道旨意是封太子妃趙氏為皇后,第二道旨意便是封了選侍華氏為皇貴妃,由此便也能看得出來,先帝對華氏是何等的寵幸了。
在先帝登基之后不久,皇后趙氏與皇貴妃華氏便于同月診出了喜脈。
這讓先帝欣喜不已。
皇家的子嗣與普通百姓之家不一樣,不僅僅代表著血脈的延續,更代表著皇位有人來繼承了,立太子更是有穩固朝政的作用,先帝那時候尚年輕,膝下還未有一兒半女,趙皇后與那華氏都有了身孕,自然是極為高興的。
也正因為趙皇后與皇貴妃是同月診出了喜脈,那華氏在欣喜的同時,心里卻也滋生出了些許不能宣之于口的野心來。
診出喜脈之時,趙皇后與華氏的月份都尚淺,就連最擅千金科的太醫也難以診出兩人到底誰有孕在先,若是趙皇后先一步誕下皇子,那就既占了嫡又占了長,就算華氏也同樣產下皇子,也占不到任何的上風。
但若是華氏先生產并誕下皇子,華氏的兒子就是皇長子,縱不是嫡子,在皇位之爭上,總也不是處于全然的劣勢了。
是以,后面的幾個月,華氏在養胎的同時,也一直在暗暗期盼著自己能先趙皇后一步誕下皇子。
眼瞅著華氏與趙皇后的肚子都大起來,華氏也開始心急起來。
畢竟,趙皇后位居中宮,便是比她晚一步生下皇子,那也能占一個“嫡”字,可她就不一樣了,若是晚一步,她的兒子非嫡非長的,可以說是全無優勢。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氏會動手段,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臨盆在即,見自己的肚子遲遲未發動,為了早趙皇后一步生產,華氏不惜買通了一名太醫讓其強行給自己催產,不僅如此,她還想借機給趙皇后扣上一口黑鍋。
于是,在決定催產那日,華氏故意去了皇后那里,尋了理由與皇后爭執一番,回自己宮里之后便喝下催產的藥,等待發動之時還特意讓人去告知先帝,道是自己被趙皇后氣得早產了。
先帝本就寵幸華氏,聽聞趙皇后將華氏氣得早產了,大為震怒,不僅申斥了趙皇后,還立即心急火燎地趕去了華氏宮中。
趙皇后先是無端被華氏挑釁,生了一肚子悶氣,再是被先帝不分青紅皂白的斥責一番,也不知是被氣的,還是腹中胎兒正是瓜熟蒂落,總之也發動了起來。
中宮皇后與最受寵幸的皇貴妃同時生產,那一日的宮里的氣氛有多緊張也就可以想象了。
而最讓人覺得天意弄人的是,皇貴妃華氏又是催產又是挑釁趙皇后給趙皇后扣黑鍋的折騰,結果卻并未如她的意,許是因為太醫開的催產藥藥性太猛,也許是因為她本身問題,總之華氏不僅沒能順利生產,還遇上了難產,差一點就要一尸兩命,最后倒是產下了皇子,自己卻是大傷了元氣。
令華氏無法接受的是,反倒是趙皇后那里,發動之后就順利生產,沒用三個時辰就先她一步產下了皇室的嫡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