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先帝早有易儲之心,卻一直未能下旨,除了以季太傅為首的一眾老臣的竭力反對之外,也有了慧大師的勸誡在其中。
也正因為如此,隆泰帝登基之后,對于了慧大師也是保持了相當的敬重的。
剛登基的那段時間,許是因為終于放下了心里懸著的那塊巨石,輕松下來的同時,隆泰帝心里又難免會有種不真實感,是以時不時的便會召了了慧大師入宮講經。
了慧大師有時是自己獨自入宮,有時候,也會帶上他的高徒。
了慧大師的高徒法號明心,明心是棄嬰,若不是被了慧大師撿回了寺里,只怕早就被餓死了。
而明心能被了慧大師撿回寺里,這足以說明他與佛確實有緣,等到明心漸漸長大,在佛法上更是表現出了極高的天分,可以說是天生就有慧根。
了慧大師對于明心是寄予了厚望的,更是早早的就將明心當成是了龍隱寺的下一任主持來培養,之所以會帶著明心一起入宮,其實也是想著明心遲早要成為龍隱寺的主持,將來也總是要在隆泰帝跟前行走的,帶他早早接觸一下隆泰帝,讓他早些通曉在宮里要如何行事,總不會有壞事。
但是……
了慧大師沒有想到的是,他帶著明心入宮,還沒讓明心學會如何在帝王跟前行事,卻是先讓明心入了昭華長公主的眼。
至于明心為何會入了昭華長公主的眼……
那就是因為明心生了一副好皮相了。
不僅容貌生得好,明心自幼生長于龍隱寺中,聽著寺中的晨鐘暮鼓作息,沐浴著寺中的香火長大,整個人身上本就透著一股別人沒有的出塵之意,就像是一塊晶瑩剔透,不染塵污的水晶一般,可謂是極為引人矚目了。
不過,明心是了慧大師的高徒,更是龍隱寺的下一任主持,其他人就算見著了明心,為著他的容貌和氣質心中驚嘆,總不會表露于外,更會盡快的將這樣的驚嘆收斂起來。
可昭華長公主就不一樣了。
昭華長公主就算是在隆泰帝與趙太后最為艱難的那段時期,都沒有吃過什么苦,性情更是從始至終的張揚跋扈,但凡是她看上的,不管是人還是物,就沒有得不到的。
如此的富貴與順遂,自然就養成了昭華長公主不可一世的性子。
所以,在宮里第一次見著了明心,并且因為明心的容貌和氣質而將之記在了心里之后,昭華長公主時不時的就會去龍隱寺上香。
當然,上香是假,尋機會見明心是真。
若是其他人,明心作為主持高徒,也是下一任主持的有力人選,說不見也沒人能挑出什么理來,可這不是其他人,而是皇室驕女,明心又如何可能完全不講任何情面?
昭華長公主可不是個會掩飾自己企圖的人,每次見著明心,那眼神可謂是十分露骨,縱是明心是個佛門清凈之人,又哪里能看不出她的企圖?
有過這么幾次之后,明心心中自然也就生出了警惕,昭華長公主再來之時,也就推拒居多了。
可昭華長公主這樣跋扈的性子,她一旦打定了主意,又豈是這么容易就打消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