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每一步,姜二郎走得都很艱難。袁夏月看出了他的掙扎,便落后了姜留一步,等他跟上來,低聲問道,“是不是現在說不合適,要不咱過幾天再跟二叔講”
過幾天跟今天,又有何不同姜二郎萬分認真地問袁夏月,“你真心想嫁我”
“真,比真金還真。”
姜二郎又問道,“以后見到比我更漂亮的,也不會吵鬧著跟我合離”
袁夏月豎起三指發誓,“絕不會”
姜二郎展顏一笑,見袁夏月眼神望著自己的眼神開始發直,像是真被自己迷暈的模樣,心中有些哭笑不得。
年至十九,姜二郎閑暇時也曾想過成親的事。他本以為自己會回京,由父親做主娶哪家府邸的庶女,或像三叔一樣娶商戶嫡女為妻,沒想到他福分不淺,竟得禁軍將領嫡女垂青,還是個這么漂亮、率真、可愛的姑娘。
看著她,姜二郎也能想到將來,若她真心跟自己過日子,他們成親后的日子定會充滿歡笑,令人期待。雖說空口無憑,不易取信于人,但姜二郎還是認真許下承諾,“若你嫁我為妻,我會真心待你好,一輩子。”
袁夏月笑了,“我知道啊。看到你第一眼,我就知道。”
這樣的話,她怎么就這么輕易說出口了呢,姜二郎的臉忍不住又紅了,“待會兒你跟留兒去書房,我去跟二叔提。”
“好。”
走在前邊的姜二爺與姜留把他們的話聽得清清楚楚,父女倆對對眼神,一切盡在不言中。
聽到歸聽到,回到房中后姜二爺還是裝出啥也不知道的架勢,“二郎想跟二叔說什么事”
姜二郎躬身行禮,“二叔,侄兒對袁姑娘一見傾心,想娶她為妻。若您覺得這門親事還成,侄兒便寫信回康安征得祖母和父母同意后,去邊城袁家提親。”
姜二爺滿面帶笑,“你父親出京之前就說了,若在肅州能尋到合適的人家,就讓我做主,把你的親事訂下來。袁家三代為國守邊,滿門忠良,二月更是天底下難尋的好姑娘,這門親事當然能接。你能給尋到這么好的親事,二叔很高興,你祖母和父母知道了,也會為你高興的。”
哪是他尋的,是袁姑娘主動跑過來的。臉都紅透了的姜二郎跟二叔道出了心中的顧慮,“侄兒愚笨,怕不能讓袁姑娘過上好日子。”
“讀不好書,不代表愚笨。”姜二爺非常直白地贊揚侄子,“你是幾個孩子中最悉心的一個,你能體諒別人的難處,做事細致周全,交給你的事你都能做好,從未讓二叔失望過。你在二叔心里,不比任何人差。”
從沒聽家中長輩稱贊過自己的姜二郎,一下沒忍住,哭了。他自小就活在大哥的陰影之下,大哥是嫡長子,被家中長輩寄予厚望,大哥書讀得比他好,比他會說話無論他怎么努力,他在姜家都像個沒人能注意到的影子。原來二叔覺得他不比任何人差,二叔說得是真的嗎
沒想到自己一句話把侄子說哭了,姜二爺心里有些慌。還真讓留兒說中了,二郎打心底不自信,看來以后他們哥仨閑著沒事就得多夸夸他才成。姜二爺上前拍了拍侄子的肩膀,鼓勵道,“你自幼習文,十七歲才跟著凌兒一塊習武,十九歲便能立下戰功封將”
姜二郎抹著眼淚道,“侄兒能立下戰功,是因為有二叔和裘叔提攜、凌弟暗中相助。無論是誰站在侄兒這個位子上,做得都不會比侄兒差。”
這話你可說錯了,若跟來的是三郎,他不給我添亂就不錯了,哪能做到你這樣。姜二爺真誠地道,“我是你親二叔,提攜你是應該的。裘叔和凌兒幫你,是因為他們認同你這個人,覺得你值得幫。能讓別人認同并幫你,這就是你的本事,這樣的本事可不是人人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