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隊的管事趙來雙見東家親自出城來迎自己,受寵若驚地跳下馬,上前見禮。
姜留和姐姐組建商隊的初衷,是為了方便給在肅州辦差的爹爹運送吃穿用住之物,這個商隊管事是平西侯的侄子鄧元烈引薦的,趙來雙家里三代都是跑絲綢之路的行商,經驗和本事都不錯。他如今四十出頭的年紀,身材魁梧,相貌兇惡,打冷艷一看不想跑商路的行商,反而像是提著板斧劫道的悍匪,很能壓得住場面。
此刻,他恭恭敬敬地站在馬前,給康安第一美人姜留見禮,這幅場景怎么看怎么有點搞笑。
姜留跳下馬請他起身,道了聲辛苦,又慰問了商隊眾人,才帶領他們經安化門進康安城。
姜留在南市租了一處有多間庫房的雜貨鋪,從肅州和永昌以及其他各地運來的貨物都存在這里,然后再批發或零售出去。安化門離著南市最近,自這里進城最是方便。
守城門的羽林衛將士和南城兵馬司的差官,沒有不認識姜留的,對她很是恭敬有禮。姜留和顏悅色地吩咐趙來雙,“將貨單拿來,馬車上的貨箱都打開,請差官們一一查閱。”
守城的官兵見姜六娘這般守規矩,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氣,連忙派人上前驗貨。大馬車上的防水油布被掀開,露出整齊碼放的麻袋或柳條箱,打開柳條箱里,里邊充滿異域風情的百貨、樂器、毛氈、草藥等,立刻吸引了圍觀百姓們的眼球。特別是那一箱箱賣相極好的皮毛,讓人看著便覺得身上暖和。
有人上前忍不住詢問價錢,姜白大聲道,“鄉親們別急,咱們先請官爺們驗貨,待會兒貨物運到南市西南街的邊城雜貨鋪,大伙兒再可勁兒挑。”
姜留新開的雜貨鋪,名字便叫做“邊城”。肅州的邊城,早已隨著姜謫仙千里千殺,被康安百姓所熟知。所以這看似隨意的兩個字,卻含著一股蒼茫遼闊,把眾人的感受,一下拉到了三千里外。
看到圍觀百姓們的興趣都被勾了起來,姜留臉上露出淺笑。她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新店開張,需要四處宣傳。還有什么宣傳方式,比她親自出城接貨并在城門口晾貨,更方便快捷成本低
雖說她現在不缺錢,但她還是很享受自己賺錢自己花的滿足感和踏實感。
羽林衛的守城官兵很快查驗清楚貨物,南城兵馬司的按照貨物的數量、品類,當場開了契稅單據,蓋上衙門的紅章,姜白足額交稅領過契稅單,然后和趙來雙趕著三十多輛馬車,趕往南市的邊城雜貨鋪,好熱鬧的康安百姓們呼啦啦在后邊跟著。
接下來,便沒姜留什么事兒了。
她正打算騎馬四處轉悠一圈,買些吃食回府時,見滿臉帶笑的孔能跑了過來,站在馬前給她行禮,“六姑娘,某可有段日子沒給您行禮、問安了。”
孔能這話,說得十分有技巧。
上次姜留與孔能說話,還是拐彎抹角向他打聽帶著遺詔從先帝正陽宮出來的老太監魏濱的事兒。也正是從孔能口中,姜留得知了魏濱養子鄭春久也就是鄭韭的消息。
陰差陽錯被抓去瀛州服苦役賣鳥人鄭韭,如今已搖身一變,成為知恩圖報守信用,保護先帝遺詔的有功之臣,得萬歲稱贊,并賜金百兩,良田兩百畝,成了吃喝不愁的體面人。
姜留溫和笑道,“我前一段出京了,剛回來沒多少日子。孔叔近來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