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宇收拾了于淵子,姜楓不找萬歲告狀,直接叫出了陳紹,這下有好戲看了。想到此處,張文江挺起身,笑得意味深長。
“樂安侯,請留步。”姜二爺出了慶文殿還沒走幾步,便被宣德殿的小太監喊住了。小太監滿頭大汗地跑到姜二爺面前,氣喘吁吁道,“萬歲宣侯爺至宣德殿。”
晌午酷熱,宣德殿內卻清爽怡人,怕熱的姜二爺進殿之后渾身舒坦,行禮時都透著輕快,“臣姜楓,拜見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看到姜楓,景和帝心情也跟著變好了,“卿這些日子,去了何處”
出京十日,錯過了兩次早朝的姜二爺如實道,“回萬歲,此時正值芒種,臣帶人到杞縣、勒縣和蘭陽三縣巡視夏收情況。今年春雖旱了些,但畿輔各縣官員未雨綢繆,修水渠,造水車,引水灌溉良田,產量不比去年少,請萬歲放心。”
這大熱的天,姜卿竟利用十天的時間巡視了三縣。景和帝甚是欣慰,“朕記得開春卿上奏章,請修水渠之事,卿做得很好。”
被萬歲夸獎了,姜二爺笑容燦爛,“臣是聽了司天監陳大人的話,得知今春可能少雨,才想到修整水渠的。”
萬歲感興趣了,“陳卿跟愛卿說的”
姜二爺如實道,“回萬歲,是陳大人跟臣的長子提起,然后臣的兒子回府后跟臣說天河少水,臣才到司天監去請教的。”
只有時刻把政事和百姓放在心里的姜卿,才會聽到稚子之言,主動跑去司天監請教。若是旁人,定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般想著,景和帝看姜楓的目光越發柔和了,閑聊道,“朕記得卿的長子比朕的三皇兒和四皇兒小一歲,今年六歲了吧可還是不愿開口說話”
“萬歲記性真好,犬子今年確實六歲了,雖還是能少說一個字算一個字,能少走一步路算一步路,但也是個孝順知禮的好孩子。”姜二爺說罷,誠懇地向景和帝道謝,“發妻病逝后,臣本打算不再娶,守著兩個閨女和義子度日,是萬歲憐惜臣無子,說要給臣賜婚,臣才續娶了蘇氏,得了兩個嫡子,臣多謝萬歲。”
做了好事的景和帝龍顏大悅,想到姜楓即將嫁女,他也要給大皇兒娶妃,景和帝忽然有了想與姜楓促膝長談的心思,吩咐道,“楊奉,命御膳房備幾樣小菜。”
姜二爺愣了,他又沒干出啥值得封賞的功績,萬歲怎會突然留他在宮中用膳
楊奉笑著安排道,“萬歲與樂安侯用膳后還要商議朝政,您看將御宴擺在旁邊的夏沁閣可好”
姜楓早上回京,晌午在宮中跟萬歲吃酒,晚上又與左相在茶樓喝茶的消息散開,等著看他笑話的官員們沒一個能笑出來了。
尤其是廖宇,臉黑得能掛下一層炭來。吃完這兩頓飯,姜二爺還不肯罷休,接連三日,召集了自己的舊友們用飯。
這幾頓飯吃完,效果很快就顯露了出來了廖宇,乃至整個慶安侯府,開始處處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