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點到的姜凌笑瞇瞇地喚人,“伯-父。”
“好,好!”姜松歡喜地帶著眾人向母親居住的后院走去。
被趙青菱抱著姜留趁機四處看。此時正值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重陽節期間,姜家也在走廊或小園內放了幾盆菊花,但這些菊花不及姜留在街上看到的繁茂,而且看起來也不是什么珍貴品種。
從前院到后院,盡管庭院都收拾得很干凈,但她只見到寥寥可數的幾個小廝仆婦,而且看起來都像是被霜打了似的。偌大的庭院因缺少人氣,更顯秋之荒涼肅殺。
姜留聽書秋說,姜家出事之前,伺候她的有兩個仆婦八個丫鬟,現在已去了大半,只剩奶娘、書秋和一個粗使丫鬟海棠。姜家之頹敗,由此可見一斑。
待到了后院正廳,姜留才感到了人氣——除了在國子監讀書的大郎姜思堯,姜家人都聚齊了。
倍數矚目的,當然是姜楓的兒子姜凌。
待眾人行禮落座后,姜老夫人拉著姜凌的手,面上笑得多開心,心里就有多苦澀。
他是邊城守將之子,其全家被肅州酷吏殘殺,只剩了這么個苦命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因肅州貪墨案被人栽贓嫁禍慘死,留下她苦撐著整個家。
其中的苦與淚,無法言表。
當一向胡鬧的次子回家說,要將姜凌收入姜家護他周全時,姜老夫人并未激烈反對。因為姜家已到絕處,救下忠良或許能成為姜家的一個轉機,所以這個險,值得冒。
現在握著他粗糙的小手,看著他滿是風霜的小臉上盡是與年齡不符的冷靜,姜老夫人更覺得她這一步走對了。
這個孩子,起碼不會成為姜家的累贅!
若這真是楓兒的兒子,該多好。姜太夫人將一塊質地上乘的玉佩為姜凌墜在腰間,憐惜道,“回來就好,以后咱們留在家中,哪也不去了。”
“多謝祖母。”姜凌躬身謝過,又奉命轉身去給伯母和三嬸見禮。
大夫人陳氏和三夫人閆氏見到姜凌腰間明晃晃的竹報平安翡翠玉佩,瞳孔同時一縮,這可是太爺留下的好東西,沒想到婆婆竟給了老二家這個黑小子!
婆婆出手這么大方,她們也不能小氣了,陳氏撐著笑,“凌兒過幾日就要去書院讀書了,我和你伯父為你準備好了文房四寶。你日后若缺了什么,盡管來伯母這里取。”
便宜話讓大嫂說了,閆氏便道,“這天漸漸冷了,三嬸準備了厚實的布料,為你做兩身去書院穿的衣衫。”
姜槐兩口子管著姜家的布莊,拿布回府走的是公賬,出了文房四寶的陳氏心里不舒坦。
姜凌當然不曉得她們在想什么,恭敬謝過后,退到父親身后,與妹妹站在一起。
姜慕燕見姜家人果然更喜歡姜凌,而妹妹也沒心沒肺地沖著姜凌笑,心中很是難受。
姜老夫人認完“孫子”,目光便落到傻笑的六孫女身上,微微皺眉。
這孩子怎感覺跟以前不大一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