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易安點頭,“去年的現在,誰能想到今日呢。不是小弟吹捧,二哥實在是讓兄弟們刮目相看,兄弟們如今在你面前都覺得自慚形穢,不配跟你混了。”
受姜二哥的影響,他們這一幫二十出頭三十不足不思上進的兄弟們,都想著要干點什么了。這是好事,卻也意味著他們兄弟的一塊吃喝玩樂的日子要結束了,柴易安也說不清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兒。
姜二爺美滋滋地道,“莫說你們覺得刮目相看,我自己都很佩服自己。”
柴易安……
不愧是你!
正陽殿內玉案上放著厚厚的貢生答卷,景和帝先翻了翻武科舉放在最上邊的三份,是譚錦華、程運波、郭靜平的。
景和帝接著往下翻,一直翻到第六份,才看到姜楓的答卷。他沉下臉,將姜楓的答卷抽出來,展開細閱一番,又將被本科主考曹文元擺在最上邊的三份答卷看了一遍,吩咐道,“宣左相、曹文元、黃隸。”
這三人在宮門外打齊,一看就知道萬歲找他們,為的是科舉之事。宣會試兩位主考之外,還宣了左相,就說明萬歲對他們選出來的一甲不滿,想請左相參議。
究竟是對哪個不滿呢?
曹文元垂眸,莫不是……姜楓吧?
待他們三人進殿后,景和帝給左相賜座,左相辭,尊君臣之禮與曹文元等人站在一處。尹騫曾在景和帝少時曾入宮教他讀書,天地君親師,乃人之倫常,景和帝為君也重師道,登基后封自己的授業恩師為太傅,請他入宮說話時多會賜座,尹騫十次里有九次是推辭的。
景和帝開門見山,“曹愛卿與貢院眾卿不辭日夜,已將文武貢生的答卷審閱完畢,分出三等。科舉擇才,關乎天下,朕想請太傅與黃將軍參詳參詳,再做定奪。”
說罷,景和帝讓人將文貢生的前三份答卷送到尹騫手中,又將武貢生的前三份答卷送到黃隸手中,讓他們看一看,然后又問曹文元,“曹卿覺得,此科貢生如何?”
曹文元躬身行禮,“萬歲治國有方,大周四海升平,萬民安居樂業思報國,此次貢生策論答卷條理清楚,常有新意,讓人耳目為之一亮;行文流暢,旁征博引,文采卓然。只是……”
“只是什么?”景和帝問道,尹騫和黃隸的目光也停在紙上,傾耳細聽。
曹文元再拜,“只是有些武貢生,應是平日里將精力放在習武上,字跡不夠工整,行文不夠流暢,文采也實在稱不上好。”
立在景和帝身邊的太監總管楊奉抬眸看了一眼曹文元,他說的“有些貢生”,里邊肯定包括了姜楓吧?
黃通轉頭瞄了一眼左相手中的答卷,字確實寫得比自己手中這份賞心悅目,但文官與武將的要求本就不同。武將上馬安天下,文官執筆定乾坤,你讓武貢生跟文貢生比字跡、行文、文采算怎么回事兒?
有種咱把文貢生拉到校場上跟武貢生比試比試,看他們能活下來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