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康安,春歸大地。人們奔涌而出,女子踏青拾羽,男子狩獵跑馬,萬象更新。經常跑進跑出忙鋪子的姜留發現,女人們聚在一處聊得多是家長里短,男人們碰在一起論得便是大周十衛將士哪家更強、哪家將領還沒進京面圣。受家里男人的影響,女人們也開始聊十衛,不過她們聊的是十衛中哪家兵服更帥氣,各位統領將軍和將軍中誰家的兒郎更英武、女兒更颯氣。
聽得多了后,姜留的政治敏銳度有所提升,姜慕錦的關注點則在另外一個方向。這日,倆小丫頭去看過南市的雪霞晚分店,尋了家干凈的食肆歇腳,邊吃邊聊。姜慕錦皺著小眉頭問道,“左威衛王章山大將軍的小兒子跟著進京了,他叫什么來著?”
姜留烏溜溜的眼睛盯著面前的百花棋子面,頭也不抬地道,“王紀和。”別問
“對,就是這個!六妹妹記性真好!”姜慕錦立刻點頭。
不是她記性好,是因為這個名字讓她聯想到了后世某個非常著名、臭味遠播的名人。
姜慕錦吃了幾口筍菜淘面,才接著道,“他十六歲尚未娶妻,咱們先出城去看看怎么個模樣,如果順眼,等后日左威衛入住延福坊奏事院時,咱們就帶著二姐姐去看熱鬧,嘿嘿……”
抬頭看到五姐姐嘴邊的小梨渦和靈動的眼睛,姜留很想跟她說,自己不只要去看熱鬧,還要去拜訪左威衛的將軍。不知道為啥,哥哥要帶她去拜見哥哥的外祖父,“這事兒咱們還是不要善做主張……”
“對,跟三姐姐商量商量再說。”姜慕錦接話。
姜留……
“別指望著大伯母會給二姐姐指一門好親事,她現在的心思全在康安各家姑娘身上呢,只張姨娘急得團團轉有什么用。”姜慕錦低聲道。
親生兒子姜大郎今年十七,庶女姜慕箏今年十六,伯母陳氏當然對自己親生兒子的婚事更上心。不只陳氏,祖母姜老夫人也將長孫的婚事掛在嘴邊。二姐姐的姨娘雖然為女兒的婚事著急,但她能接觸到的人才有幾個?
姜留吃了幾口面片,“二姐姐看著心里很有譜的樣子。”
“我娘說……”姜慕錦沖著六妹妹勾勾手指,待她的腦袋湊過來,才小聲道,“二姐姐這么練琴,許是想在今年各府的春日宴上,博個才女的名聲呢。等著她的聲明傳出去,準會有好人家上門提親。”
姜留沒有吭聲,在她看來二姐姐打的可不是這個算盤。因為她在二姐姐身上,看不到一點兒少女懷春的模樣。她在大伯母的壓迫下,表面規矩而膽怯,實則很有自己的主意,只是她沉默寡言,姜留也猜不出她是怎么打算的。
“嫁武將人家也挺好的,武將家規矩少。”姜慕錦小大人一般地嘆了口氣,“二姐姐那個性子,就是容易受欺負。”
二姐姐是庶女,若嫁到高門大戶必定被人輕視,武將人家確實規矩少些。吃碗面,姜留看時辰差不多了,便與五姐姐商量道,“咱們去狀元街等哥哥們和四郎散學吧?”
姜慕錦“啊”了一聲,遺憾道,“早知道這樣,咱們就去狀元街吃云吞了。”
姜留笑道,“那咱們去了之后先四處溜達溜達,餓了就去連升食肆吃云吞?”
“好!”姜慕錦非常贊同。
狀元街上除了青衿書院還有幾家私塾,街邊鋪子售賣的多是文房四寶、書畫等,姜留給姐姐買了一直看著不錯的兼毫筆,便到書院門口等哥哥。
見到哥哥從書院大門走出來,馬車里的姜留還沒來得及招呼小胖手,就見哥哥別一個穿墨綠短袖褙子的小丫鬟攔住了。
姜慕錦瞪大眼睛,“那是誰家的丫鬟,怎這么不懂規矩,在書院門口攔咱們家的人。”
姜留還沒說什么,守在馬車外的書秋二話不說就沖了過去,高聲道,“少爺,五姑娘和六姑娘來接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