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峻平話鋒一轉,繼續道,“姜楓,萬歲待你恩重如山,本官跟你講這些,是想讓你明白萬歲的難處。若將來萬歲有用得到你的地方,你須當仁不讓,挺身而出。”
就為了這個?這還用說?!姜二爺立刻挺直了腰桿,響亮答道,“大人放心,萬歲若有差遣,姜楓定當盡全力,絕不辱命。”
“先帝未來得及召集朝中重臣交待身后大事……”
聽到蕭峻平又開始講這些,姜二爺都要哭了,卻也只能聽著。
“……萬歲彌留之際,身邊只有先太后、樂陽公主和秦相。先帝駕崩后,是先太后傳先帝口諭,說先帝傳位于當今萬歲,并封秦天野為右相,輔佐萬歲。雖說萬歲為正宮皇子,但朝中仍有不少重臣如平盛王、承朱侯等不服,口口聲聲說先太后和秦天野假傳圣旨,還說萬歲早就屬意安王柴岳,殿中亂象頻出。秦天野當機立斷,命早就埋伏好的侍衛沖入殿中,以謀反忤逆之罪當場格殺平盛王和承朱侯,又圈禁安王,扶萬歲順利登基。”
姜二爺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他父親被害后,姜府被兵圍困數月后才得轉危為安。姜二爺再邁出府門時,當今萬歲已經登基為帝,京中對安王、平盛王和承朱侯謀反之事諱莫如深,便是身為皇親國戚的柴易安都不敢提起此事,姜二爺對此也不好奇,從未打聽過。此時聽蕭峻平說起,才得明白竟是怎么回事。
“萬歲聰明睿智,三十三歲登基正當一展抱負,秦天野卻自恃身份把持朝政,陽奉陰違。他的話,在朝中比萬歲的圣旨還管用!”
“護國公康忠雖忠心耿耿,但他的手段和心機都不難與秦天野一爭高下。左相尹騫雖為帝師,卻因年老惜命,不愿與秦天野為敵;黃通與杜海安……不提也罷!”蕭峻平三言兩語講清楚當今朝堂的形勢,然后道,“肅州知府付開文和駐守肅州的左武衛大將軍蔣錦宗,都是秦天野提拔起來的人,與肅州案有牽扯的朝臣也多為秦天野一黨。當年秦天野就敢命人火燒刑部,你說他如今會不會阻攔萬歲重啟舊案?”
“會!”姜二爺點頭。
“老夫雖不知為何杜海安和張文江會站出來力主查案,但此番確是搬倒秦天野的大好時機。只有除掉秦天野,萬歲才能大展宏圖,天下才能安寧。老夫也知這絕非易事,但只要萬歲肯邁出一步,我等身為臣子必當肝腦涂地,死后而已!”
蕭峻平似是打了雞血,熱越沸騰地站起來,雙目灼灼地望著姜楓道,“姜楓,你能憑一己之力把姜家拉出泥潭,是有些本事的。若萬歲猶豫不決時,招你進宮問話,你定不要扯萬歲的后腿,你若勸諫萬歲向前一步,或許就能將肅州、西北受苦的千萬百姓拖出泥潭,你將是我大周的有功之臣,將名留青史!”
宣德殿上,朝中三位閣老表面溫和融洽,實則各執一詞,唇槍舌劍互不相讓;無辜弱小又可憐的張文江和付常春站在閣老們身后,不知如何是好。
坐在玉案之后的景和帝聽他們吵了一個時辰,才下旨道,“便依太傅之言,先將安孟二人押入京兆府嚴加看管,待十二國使節離京后,由京兆府、大理寺和刑部共同審理此案。張愛卿,若案情開審之前這二人在京兆府出了任何差錯,朕唯你是問!”
“臣領旨。”張文江立刻跪地領旨。
付常春頗為同情地看了張文江一眼,卻見他面色依舊恭敬平和,不見一絲愁苦。付常春立刻警醒,學著張文江的架勢站好。
秦天野道,“臣稟萬歲,此案中涉案的兩人皆為刑部郎中,付大人當時也在刑部,與他二人多有往來。是以,老臣認為此案不當由刑部參審。”
不錯!就是!付常春正心中升起期盼時,便聽萬歲問道,“右相言之有理,眾卿覺得此案當由何人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