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拿去售賣,我抽成,會被百姓恥笑、被御史罵;我不抽成,更是找罵。”姜二爺說完,目光看向兒子。
江凌只得配合道,“兒不明白,請父親解惑。”
姜二爺這才接著道,“康安城中得萬歲賜書畫的官員,隨便一劃拉就有二三十個,旁人不把書拿去刻板印售,我這么干,是想顯擺自己清高,還是想害其他官員被天下讀書人口誅筆伐?我開了這個先河,以后再有官員得萬歲賜書,就算心里不舒服也得這么干。我這不是找罵是什么?”
“爹爹說得對極了!”姜留呱唧小巴掌。
雅正也道,“二爺之言,令妾身茅塞頓開。”
姜慕燕跟著道,“父親說得對,不可因小失大。”
姜二爺又把目光看向兒子。
江凌……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么,父親若連這都想不明白,還當什么官?不過江凌頂不住父親的灼灼目光,只得跟著夸獎道,“父親此舉,與孔子論子貢贖人之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子貢熟人是怎么回事兒?
姜二爺蒙圈了一瞬,立刻聰明地決定不再管子貢的熟人是哪個,反正他也不認識。他將目光轉向小閨女,“這就是你說的大事兒?”
“非也。”姜留小腦袋一晃,“女兒是聽了石先生的話,想到了一個不錯的主意:當今天下有好多版本的李少監小篆刻本在售賣,這其中肯定有真有假。如果咱們將這些版本搜集起來,與萬歲賜給爹爹的真跡比對,就能分辨出真假了,對不對?”
姜二爺點頭,“那是自然。”
“那么,那些假的小篆,又是誰寫的?”姜留追問。
姜二爺滿不在乎道,“管他作甚。”
雅正卻聽出了點門道,“留兒,你繼續講。”
姜留接著道,“女兒翻看了幾本非李少監筆體的小篆,也寫得非常非常好,應該是出自名家之手。如果能搞清楚這些人都是誰,算不算正本清源,算不算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不算!
姜二爺心里這般回答,不過他瞧著媳婦和大閨女的興奮勁兒,又覺得這對讀書人來講,或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江凌看看一臉精明的妹妹,又看看搖頭晃腦的父親,暗道這事確實可做,但父親可沒這本事和耐心。那么,該由誰來做呢?
江凌眼睛一轉,便明白了妹妹的打算,微微一笑。
雅正有些激動,向丈夫解釋道,“秦統一六國后,車同軌書同文,此書便是小篆。自秦至今千年間,聞名天下的小篆名家除了李斯和李陽冰外,還有漢晉年間的幾位大儒,但他們的真跡并未傳下,乃為天下一大憾事。若能借此機會探尋大儒真跡,使其真跡重見天日,的確是一件大功德!”
姜二爺聽明白了,“想得到這件大功德可不容易,但值得一試。”
姜慕燕連連點頭,江凌壞心眼地勸父親去鉆研這個問題,不要再天閑著沒事兒就惹妹妹生氣,“萬歲讓父親練小篆,若您能順手做成這件大功德,萬歲一定非常高興。”
不!姜二爺的腦袋搖晃得比撥浪鼓還快,“我可沒這個本事。”
但姜二爺知道,誰有這個本事,也有這個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