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北院,姜老夫人低聲問二兒媳,“入貢院時,大郎前邊那書生就是廖傳睿?”
雅正點頭,“就是他,您看如何?”
如何?姜老夫人思量道,“看面相,倒是個忠厚老實的。”是算不上英俊,難怪楓兒覺得這不是門好親事。
雅正笑道,“他雖看著老實,心眼兒可不少,娘沒瞧見他主動幫大郎提包裹?看這意思,這門親事有門兒。”
確實很有眼力,姜老夫人也笑了,“張大人能收他做門生,說明他還是有些本事的。若他家中也沒什么亂七八糟的事,就不必拖到殿試之后,等他中舉后就把這門親事訂下來,以免夜長夢多。”
若廖傳睿是張文江門生的事傳出去,這么親事怕就輪不到姜家了。箏兒再好,也只是個庶女。
“還是您想得周到,等他中舉后訂親,比中進士后更合適。”這樣會讓人覺得姜家相中的是廖傳睿這個人,而不是他的進士出身。定親后便要給箏兒辦嫁妝了,雅正提醒婆婆道,“箏兒到了年紀,今年訂親,婚事就要定在明年。大嫂既要準備大郎的婚事,又要準備箏兒的,有的忙了。”
提到大兒媳,姜老夫人頗有些有氣無力。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雅正入門后,越發讓姜老夫人覺得老大媳婦不中用了。
雅正想著婆婆可能還在為大嫂早上拖拖拉拉,害得一家人不能踩著吉時出門的事生氣,便笑著岔開話題,“兒媳聽說岳夫人和錦儀這個月底來康安,咱們也給她們下封請帖,讓錦儀過來陪您過壽吧。”
姜大郎與岳錦儀兩人的親事,已下定禮和送聘,只待明年迎娶岳錦儀進門,所以現在姜岳兩家已可以按正正經經的親家往來了,姜老夫人下月過壽,給岳家送請帖也合乎情理。
提到待進門的長孫媳婦,姜老夫人的臉上又有了笑紋,“錦儀那孩子看著就利索,讓人放心。也不曉得他們什么時候進京,若時間合適,就讓大郎去把她們接過來。”
岳家常居京畿雍丘縣,因岳錦儀的父親岳正堂在國子監供職,所以岳錦儀與母親每隔幾月便來康安小住。
婆媳倆談論了一會兒岳家的事,姜老夫人忽然道,“大郎他娘要操辦大郎的婚事,箏兒的嫁妝就由你和老三媳婦看著籌備吧。大主意你來拿,跑腿的事讓老三媳婦去,也可讓燕兒和箏兒跟著,她們大了,該學著這些,免得到了婆家讓人家說咱們不會教女兒。”
雅正正有此意,直接應了下來,“到時若有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母親可不許嫌我們煩。”
姜老夫人哼了一聲,“到時再論。”
雅正早就摸準了婆婆的性子,知她這樣說就是應了,便又笑道,“大郎入了貢院,母親也該松快松快了。六郎他爹命人在姜家莊種了半坡的菊花,兒媳陪您過去挑一些帶回來,養在咱們園子里?”
喜好花草的姜老夫人立刻來了興致,“咱們明日就帶著六郎去轉轉,多移些回來栽在園子里,等菊花開時辦賞菊宴,把交好的人家都請來熱鬧熱鬧……”
當天晚上,姜留拉著哥哥商量道,“我也跟祖母去,移些菊花回來種在園子里,等重陽前后花開了,咱們也辦賞菊宴,把和至、雄子哥、柴八哥和柴九妹他們都叫過來玩,哥覺得怎么樣?”
賞菊宴不錯,不過江凌想同妹妹一起去,“在過幾日,等我旬休時咱們再去,在莊子里好生玩上一日,我陪你一起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