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江凌和姜二郎,三姐妹返回內宅時,姜慕容已與李正秋回東院歇息,姑姑正與祖母說宅子的事。
“就是巷子西頭路南的焦家,他家想把這里的宅子賣掉,湊銀子去買靖安坊內的三進大宅子。姜明去問過了,知道是咱們家買,他們也沒要晃,一口價一千八百兩銀子。”
姜老夫人道,“就是做裝裱生意的焦家?我記得他家有四個兒子,是幾進的院子?”
雅正回道,“就是他家,家主名作焦賀,尚有父母、祖母,下有四個兒子。他們要賣的這處是兩進的院子,院里有口水井,房屋才蓋了十幾年,修葺粉刷后還是能住的,只是院子小了些。”
“就我和玲兒再加上幾個下人住,足夠了,院子小些才好拾掇。”姜平藍對這處院子是極為滿意的,“粉刷刮白都可以省了,我覺得打掃干凈就能搬過去。”
姜老夫人搖頭,“搬新家就得有新樣子,粉刷刮白省不得,等焦家搬走后咱們過去轉轉,看該怎么拾掇。”
“祖母,我們也去幫忙。”姜留毛遂自薦,“我哥的院子就是我們幫著收拾的,我們知道去哪買到好家具,也知道去哪找工匠。”
姜慕錦也道,“祖母和姑姑告訴我們想把宅子收拾成什么樣,我們一個月內準能收拾好!”
廖春玲也跟著道,“祖母,三位舅母要準備大表哥和二表姐的婚事,我娘要養胎,您就把收拾宅子的事交給我們吧。”
孩子們都長大懂事了,姜老夫人自是開心,“行,咱們一塊去看宅子。”
焦家收了銀子后,很快便搬走了。姜褐帶人把宅子收拾干凈后,姜老夫人便帶著一大家子人過去看院子。
從巷子中間到巷子西口也就百余丈遠,一家人連車也不必坐,走著便到了。推開兩扇黑色鉚釘木門,經門房進入不大的外院,院正中偏西有一口水井,西廂房的墻壁和門窗都被煙熏得黑漆漆的,應是焦家人的廚房。經垂花門進入寬敞的正院,正院比前院大了五倍,正房與廂房由抄手游廊相連,房中家具已被搬空,只剩泛黃墻皮和青磚破裂的地面,抄手游廊的廊住和欄桿上紅漆斑駁,部分欄桿已經破損,窗欞格條也斷裂了不少,不修葺更換是沒法住人的。
姜留跟在母親身后,目光落在左右耳房前的兩株高過房的櫻桃樹上,歡喜道,“明年咱就有櫻桃吃了。”
這一句話打破了眾人進院之后的沉寂,姜老夫人道,“這院子比我想得要大,收拾干凈后夠你們娘仨住了。”
能有這樣一個大院子,姜平藍已是十分滿足了,“這些房間收拾干凈了,等大郎和箏兒成親時家里來客多住不開,可以住到這邊來。”
姜老夫人拍拍女兒的手,母女倆相視一笑。雅正領著小悅兒從正房走出來,笑道,“這處院子一千八百兩,確實是讓咱們撿著便宜了。”
“嗯。這正院跟白姑姑家的差不多。”白全海家是三進,只比這處院子多一排后罩房。能在康安有一處這樣的宅院,已是非常不錯了。
姜留小聲問二姐姐,“廖大哥在崇化坊置辦的新宅比這大還是小?”
姜慕箏輕輕點頭,低聲道,“跟這里差不多,只是房屋新一些,他說用了三千五百多兩。”
崇化坊的兩進宅院三千五百多兩,那照著市價,這里少說也得三千兩。家里這是暗中給姑姑貼補了,姐妹倆心照不宣地笑了笑,繼續四處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