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問樵自是不愿女兒給人做填房,回到書房后,他命書童將大女兒叫了來。
無論是模樣還是性情,王幽菡都隨了她的生母孟氏。看著十六的女兒冷冰冰的模樣,王問樵又不由得回想起孟家出事后,孟氏聲面容猙獰的樣子。
他垂眸端起茶飲了一口,才壓下回憶溫和道,“快過年了,這些日子外面正熱鬧著,你和馨兒不要總在屋里讀書,出去散散心也好。”
亭亭玉立的王幽菡垂下眸子,恭敬而冷清地回道,“是。”
她內心卻全不似外表這般平靜。外祖家敗了,大伯一家遠走邊疆,堂姐死了,以前交好的人家都與王家斷了往來,她和妹妹接不到請柬去哪散心如今繼母執掌中饋,她和妹妹月例被削減得只夠買胭脂水粉,去坊市做什么讓人家笑話她們身上的舊衣、頭上的舊首飾么
屋內靜了一會兒,王問樵才回神打破沉默,“明日你表姐入葬,你和馨兒與你母親一塊去立政坊見她最后一面。若是元雪愿意,便接她回來住幾日。”
父親終于說了句有用的,王幽菡聲音也有了些溫度,不過依舊是一個字:“是。”
王問樵抬眸看著貌似恭順的女兒,問道,“你還在怪為父”
“女兒沒有。”王幽菡抬起眸子看向父親,“若非您當機立斷,女兒與妹妹早已是一抔黃土了,父親的再生之恩女兒萬不敢忘,又怎會怪您”
王問樵有些動容,他勸解女兒道,“咱們父女能活命,全賴你姑父從中斡旋。你祖父和舅舅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姜家。為父不勸著你與燕兒能像兒時那般要好,但也不能像仇人一樣,姜家對咱們是有恩的。”
她想跟姜慕燕成仇敵么分明是姜慕燕瞧不起她,不想與她為伍王幽菡垂下眸子,依舊恭順道,“女兒謹記父親教誨,日后定與表妹和睦相處。”
見女兒長大懂事了,王問樵便想多說幾句,“你明年十七,到了婚配的年紀。翰西書院有個書生名杜明新,他十三歲中秀才,學識、人品都是極好的。為父擇日帶他回府,你也見一見,若是覺得合適,便可把婚事訂下來”
王幽菡打斷父親,“父親,此人家世如何”
王問樵詳細跟女兒介紹他相看了許久才定下的杜明新,“他祖籍京南蘭陽,曾祖是進士,做過縣丞,祖父和父親耕讀傳家,家境雖比不得康安城內富戶,但也算殷實”
不過是祖上出了個不入流小官家的秀才罷了,王幽菡眸子里的火立刻熄了,待父親說完便道,“父親相中的人自是極好的。不過,女兒覺得還是等大姐的喪禮之后再請他來為宜。”
待到那時,他便是進府,也跟自己無關了,這么好的親事,還是給妹妹留著吧。王幽菡轉身,緩緩向外走去。
“姐快過來,這里暖和。”姜留的話本子還沒讀完,姐姐便回來了,正合了哥哥那句“早去早回”。
姜慕燕見江凌還在椅子上坐著,露出滿意的笑容,褪下披風后先在火盆邊烤了烤手,才挨著妹妹在軟塌上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