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二爺跟隨太監出了兵部衙門,向皇宮走去。
西城衙門在西市正中,京兆府在西市東的光德坊,從這倆衙門去皇宮,得乘車或騎馬穿過四坊,然后經安福門、順義門或含光門進皇城,再經長樂門進皇宮,路上得折騰近一個時辰。現在姜二爺在皇城中的兵部衙門做事,再進宮面圣就方便多了。他一路與傳旨太監說著閑話,不過兩盞茶的工夫便到了長樂門外。
守長樂門的監門衛將士見了姜二爺,笑得格外親切。他們一是真心敬佩姜二爺敢請旨去肅州辦案的氣魄,二是所有人都明白,在姜二爺離京之前,絕不能惹他。
特別是那些之前便與姜二爺有過節的,都坐立不安。武云山已告病不敢出門了,邑江侯和已經被革職的劉承這里天也被御史參了五六回。沒準兒明天,邑江侯的爵位就要被萬歲給免了。
姜二爺進宣德殿內殿行禮起身后,景和帝溫和道,“愛卿寫的奏章,朕已看過了。”
姜二爺躬身行禮表決心“臣在向太傅、平西侯、黃駙馬、兵部尚書李大人、京兆府尹張大人、禮部尚陶大人和大理寺卿蕭大人等諸位大人求教后,才擬出了這份奏章。臣才疏學淺,定還有不妥之處。不過萬歲您別擔心,臣去了肅州一定會好好配合曾大人查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辦好差事,臣絕不回京。”
這份一筆一畫寫出的奏章里的計劃,八九不離十還是太傅當初的獻策。這個計策里,姜楓只是個幌子、靶子,真正查案的是曾顯志和謝清泉。一切皆入太傅所料,姜楓自領了圣旨后便明白了他該做的事,他這十日內四處招搖,相對比之下曾顯志嫌少被人提及,謝清泉跟隨去肅州更是無人知曉。到肅州后,他也是當靶子樹在明處,若有兇險,他便首當其沖
姜楓做得很好,好到讓景和帝心疼。太傅給了他這樣一個身份,姜楓可心甘情愿?景和帝合上奏章,溫和問道,“除了奏章上這些,卿可還有話跟朕講?”
姜二爺進宮這么多次,已能體察圣意了。他也不繞彎子,誠懇道,“萬歲,臣除了當靶子也沒別的本事,這樣已是最好的安排了。”
景和帝應了一聲,看著身姿如松容顏如玉的姜楓,又道,“姜卿。”
“臣在。”姜二爺應聲。
景和帝溫和道,“卿此去肅州,除了明面上的公文,每日或每隔一日便給朕送一封密信回來,信上想寫什么便寫什么,想寫多少便寫多少。密信不必經官驛,直接交給清晏。”
姜二爺回道,“是。臣定做好萬歲的眼睛,把臣在肅州的所見所聞所想全都寫在密信上,交給青煙。”
青煙?青煙若可托付,西王母又何許青鳥傳信。景和帝喚道,“清晏。”
“臣在。”
一個瘦高的太監無聲無息地出現在姜二爺身側,姜二爺立刻明白,這人便是萬歲派給自己的高手小頭目。高手是太監這件事,姜二爺一點也不意外——整日在皇宮中貼身保護萬歲的,不是太監還能是什么?
果然,景和帝對姜楓道,“姜愛卿此番出京,由清晏帶人貼身保護你的安全。”
“臣多謝萬歲。”姜二爺轉身向著清晏一抱拳,見清晏長得齊整白凈,他心里總算舒坦了些。
景和帝見姜楓的眼里全是歡喜,便知他根本沒想過自己派清晏保護他,也有監督之意。這讓景和帝十分欣慰,也終于下定了決心。
景和帝起身入寢殿,將藏在龍床之下的青霄劍取出,帶到姜楓面前。見到萬歲將這把寶劍取出來,孔風閣眼睛瞪得溜圓,楊奉也無法維持面上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