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顧瀧才七歲,還不懂什么是生離死別,也不相信,父親有朝一日會離他而去。
那時的顧府,安逸祥和。書房外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但書房中是靜謐的美好。
宋氏研磨,顧成慎提筆寫詩,顧瀧陪顧云瑤翻著花繩。
紅泥火爐靜靜燒著水,角落的三足紫銅香爐緩緩飄出青煙,那是顧瀧能想起來的,最美好的團圓。
而今。
十年時光,顧成慎化為枯骨,他也長大成人。
這場景真應了顧成慎多年前的那句話。
顧瀧閉了閉眼,再睜開,眼中冰冷寒涼,不帶一絲情緒。
他看了看試卷,第一題只有四個字:“不以規矩”。
這是選自《孟子·離婁上》,原文乃是:“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
要以此為中心,寫一篇論述。
顧瀧只思考了半刻鐘,便研磨,提筆,沾滿墨汁,揮筆間寫下答案:“規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與巧矣。”
這一刻他等待了數年,磨練了許多個日夜,從今以后,他要一點一點去爭、去搶,去拿到權力,來保護娘親和瑤瑤。
爹,你當年說的一切,我都明白了,我也不會辜負你的期盼。
顧瀧在心中默念,提筆答題,一氣呵成。
*
三天后,考生紛紛出了考場。
宋氏和顧云瑤早在外面等候多時,見顧瀧走出考場,兩人忙迎上前去。
待了三日,顧瀧消瘦不少,臉頰有些凹陷,眼下有濃重的青黑,但精神頭卻不錯。
宋氏心疼的不行,忙拉著顧瀧上了馬車。
顧瀧回了家,徑直回屋補覺,睡了整整一日才緩過來。
又過了三日,便是放榜的日子。
這日雞鳴剛過,顧老太太已起了身,穿戴整齊在萬壽堂中坐好,她又吩咐虹霞將三房的人都叫了過去,陪她一起等消息。
顧云瑤和宋氏到的時候,人已經齊了。
顧老太太見只有她們倆,皺眉問:“瀧兒怎么不來?”
宋氏尷尬回答:“瀧兒說他一會來。”
顧云瑤心底偷笑,虹霞傳話后,顧瀧直接說他不來,問他原因,顧瀧便道:“我高中是一定的,何必巴巴等著消息。”
宋氏罵他驕縱,顧瀧反而說:“我說的都是實話,哪里不謙虛了。”
宋氏無法,只得拉著顧云瑤來了萬壽堂。
此時顧老太太問起,宋氏也不能如實回答,只能編些謊話搪塞過去。
顧老太太聽她回答,不滿的蹙眉,卻也說不出別的,揮了揮手讓她們落座。
倒是一旁的二夫人劉氏聽了這話,用帕子捂著嘴,怪笑:“我看瀧兒這是害怕的不敢來聽消息吧,也是,畢竟秋闈多難,有那么多人考了一輩子都考不中一個進士,像沐兒這樣一次考上的少啊!”
三夫人徐氏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瀧兒十七才去考試,可不像沐兒,十五就上了考場。”
劉氏驕傲的揚起下巴,“沐兒從小到大就是讓我省心。”
顧沐可是早早考取了功名,又取得了官位,顧瀧是個什么東西,學了這么多年都不上考場,肯定是學無所成!害怕才不敢去!
越想,劉氏心中越肯定。
她打心眼不希望顧瀧秋闈高中。
一直以來,她處處都被大房壓一頭,只有顧沐考取了功名,穩穩壓了顧瀧一頭。如果顧瀧此次也考中了,她唯一的驕傲都將沒有……這讓劉氏怎么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