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十,十傳百,漸漸,鋪口有了排隊的人。
到后來,京郊各處缺衣少食之人得了消息,都來排隊。
不過兩日后,每到晌午或傍晚,榮華堂前都會排著長長的隊。
每個喝上熱粥的流民皆熱淚盈眶,更有人不停對著榮華堂門口磕頭。
顧云瑤見事情順利,借機將宋氏手中幾個鋪子也改成施粥鋪。
這是積善行德的大好事,宋氏一聽全力支持。
施粥鋪一日比一日火熱,顧府三姑娘的名頭,在百姓中也傳開了。
人人皆道,顧府三姑娘是活菩薩化身,免費發糧,給老百姓一條活路。
消息靈通的就說,顧三姑娘可是準太子妃,自然了得,否則圣上怎么會讓她當太子妃。
其余人一聽,連連點頭,更是對太子亦懷了幾分感激。
連帶穆硯之在民間也得了聲望。
此事愈演愈烈,好巧不巧十一月中旬某一日,正好傳到了安慶帝耳中。
那日安慶帝正在金鑾殿處理政務,潘皇后在他身邊伺候。
這個冬天大燕朝可不太平,北方大雪,南方水澇,幽州造反。各處事端,真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京都城里更是米價飛漲,還有糧商和官員勾結,借機倒賣糧食。
這些事一股腦堆到安慶帝跟前,氣得他這幾日食不下咽,眉頭緊鎖。
剛聽到施粥鋪一事時,安慶帝并不信,反問孫總管:“顧府三姑娘,掏自己腰包買米給流民吃?”
孫總管滿臉堆笑點頭,“是啊,陛下。民間都傳開了,百姓們知道三姑娘是準太子妃后,還對著皇宮磕頭跪拜!奴才打聽到,更有甚者,做了太子和三姑娘的畫像,日日叩拜,求兩人保佑呢!”
安慶帝眉頭舒展,甩開手中狼毫筆,不住點頭:“甚好!”
這些時日,京都城一些官員和糧商暗地里勾結,倒賣糧食,他雖下令米面限購,但黑市上,米面價格已經炒到往日的十倍!
許多百姓買不起米,吃不上飯,民不聊生。
安慶帝心中感慨,如果顧云瑤這般人多一些,京都面臨的困境許會少上很多。
他又想到去世的顧成慎,更是連連嘆息。如果顧成慎在,以他的才能,定能處理好這些瑣事。
思及此,安慶帝大加贊賞,“太子和顧姑娘,真是朕的吉星!”
話音剛落,潘皇后的臉扭曲了一下。
安慶帝來回踱步,突然又道:“不行,朕得嘉賞顧姑娘一番。”
話畢,他走到案桌前揮墨,一會,便寫出一道圣旨。
圣旨將顧云瑤夸得天花亂墜,夸她賢良淑德,堪為大燕朝典范。
旨意寫完,安慶帝還讓孫總管從庫房中拿出一對玉如意,吩咐他拿著賞賜去顧府宣旨。
賞賜雖輕,意義頗重。
做完一切,安慶帝瞟了潘皇后一眼,語氣有些不好,“雍王近日是在處理京都倒賣糧食一事嗎?”
潘皇后誠惶誠恐點頭,“是。雍王一直撲在政務上,已經連著三日沒有回宮歇息了。”
“那為何處理了好幾日,也不見有什么結果?”
安慶帝打斷她的話,面容中隱含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