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領域數據模型完成度5%...’
‘引拍姿勢3%...’
‘擊球旋轉6%...’
‘擊球力度4%...’
‘擊球角度5%...’
......
‘零式削球數據模型完成度75%...’
‘引拍姿勢90%...’
‘擊球旋轉75%...’
‘擊球力度60%...’
‘擊球角度80%...’
......
僅僅只在幾息之間,陳安夏腦海中就超演算出了數據模型的完成度。
其中手冢領域數據模型的完成度很低。
這也沒有出乎陳安夏的預料。
在陳安夏看來,能夠僅從一球的手冢領域之中,就獲取5%的完成度,已經很足夠了。
至于零式削球數據模型那75%的完成度,也沒有超出陳安夏的預料。
之所以二者會有這么大的差別,是因為手冢領域的復雜程度,不知道是零式削球的幾倍。
這也是零式削球只能稱之為削球,而手冢領域卻能被稱之為領域的原因之一。
在初步超演算出兩大數據模型之后,陳安夏沒有猶豫,再次打出一記速度接近170km/h的子彈發球。
現在陳安夏的首要目的已經不是從手冢國光的手中獲得一分,而是迫使手冢國光再次使用出手冢領域和零式削球。
也只有這樣,陳安夏才能收集到想要的數據,才能盡可能地完善手冢領域和零式削球的數據模型。
因為不知道手冢國光使用手冢領域的前奏,所以在發球之后,陳安夏的目光就一直緊盯著手冢國光。
同時,陳安夏的動態視力和超演算能力都在全力運作著,盡可能地收集著手冢國光每一個動作的數據。
手冢國光對于陳安夏的目光并不在意,反而覺得很正常。
只是手冢國光無論如何都想不到,陳安夏已經打上了自己的手冢領域和零式削球的主意。
沒有多想,就見手冢國光直接來到了落球點,就這么單手持拍將陳安夏的子彈發球十分輕松地回擊回去。
在這過程中,陳安夏在屏息凝神著,亦在暗中積蓄著力量。
沒錯,陳安夏再次準備打出超越Speed抽擊球。
雖然以陳安夏現存的體力,僅能支持陳安夏再次打出六球超越Speed抽擊球。
但是陳安夏現在所能想到,能夠迫使手冢國光用出手冢領域和零式削球的方法,就是自己的超越Speed抽擊球。
下一刻,當超演算的最佳爆發時機來臨之時,陳安夏再次爆發出超越以往的速度,再次打出了超越Speed抽擊球。
隨即,陳安夏的視線立刻放到了手冢國光的身上。
果不其然,在陳安夏的雙眸之中,那超越Speed抽擊球的軌跡在不知不覺地發生著偏離,在不知不覺地朝著手冢國光靠近著。
接著,陳安夏就看見,手冢國光擺出了反手削球的引拍姿勢。
引拍就是在擊球前的揮拍準備動作,其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更好的回擊球,而其根據回擊球類別的不同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