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陳安夏在與手冢國光的交手之中,就在收集、分析和構筑手冢領域的數據模型,并且在當時的完成度已經達到了30%。
只不過陳安夏腦海中所構筑的數據模型只有0%和100%的區別。
也就是說,即使陳安夏完美復刻了30%完成度的手冢領域數據模型,也是打不出手冢領域。
這也意味著,陳安夏想要打出手冢領域,就只有跟手冢國光再度交手,以此來繼續收集手冢領域的數據,再進行分析和構筑,逐步完善手冢領域的數據模型。
只是跟手冢國光再度交手有很多不確定的地方,其中有兩點是最主要的。
第一就是陳安夏不確定手冢國光會不會答應與自己再度交手。
第二就是陳安夏不確定手冢國光會不會在比賽中使用手冢領域。
而陳安夏又不想要放棄手冢領域這個大殺招,所以就開始嘗試自主演算手冢領域的數據模型。
這一嘗試,還真讓陳安夏成功了。
至于成功的原因,就是那30%基礎。
通過那30%的基礎,陳安夏知道了手冢領域的核心就是旋轉。
這旋轉可不是普通的旋轉,而是要能夠掌控對方的旋轉,這就需要精確計算球旋轉的角度和力度。
不過手冢國光又有些不同,手冢國光主要是通過自身強大的實力,通過回擊球的鉗制,來控制對方打出自己預想內的旋轉球。
現在的陳安夏或許還達不到手冢國光的層次,但憑借自身的動態視力和超演算能力,完全能夠做到精確計算球旋轉的角度和力度。
這也意味著,陳安夏擁有施展出手冢領域的前置條件。
在有了這前置條件之后,陳安夏就開始演算手冢領域的數據模型。
一開始的時候,陳安夏演算的進度很緩慢,但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陳安夏演算的進度越來越快。
至此,陳安夏已經將手冢領域數據模型演算至99%。
而在演算手冢領域的過程中,陳安夏突然又閃過一道靈光。
陳安夏在想,既然手冢領域的能力是能夠使對手的回球都飛向自己一步以內的范圍之內,那么是否可以通過逆反手冢領域,讓對手的回球全都飛離出界...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陳安夏已經通過超演算能力,在腦海中演算出了可行的數據模型。
并且,這個可行數據模型的完成度,與手冢領域的完成度接近同步。
這也意味著,這個可行數據模型的完成度也已經達到99%。
而陳安夏為這個可行數據模型命名為‘遙遠的理想鄉’,意為沒有紛爭、不可侵犯的絕對凈土。
當然,其中也有陳安夏的惡趣味在內...
陳安夏和不二裕太的比賽,還在繼續。
在第一記子彈發球直接得分之后,陳安夏沒有猶豫的再次打出了球速超過180km/h子彈發球。
砰!
砰!
砰!
......
在接連的網球墜地聲之中,陳安夏憑借子彈發球連續得分,順利拿下了自己的發球局。